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免检制度不靠谱,名牌产品遭冷遇

2008/10/15 9:52:31 来源:市场报

   “三聚氰胺”,一个生僻的化学名词由于近期的“三鹿奶粉”事件被大家铭记在心;“免检”制度,曾经是“放心”的代名词,则因 “三聚氰胺”而成为信用危机的软肋——

    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其生产的产品和印制在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与此同时,蒙牛、伊利、光明三家企业也因生产的液态奶部分批次产品发生三聚氰胺污染被撤销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质检总局此举是考虑食品的特殊性和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因素的复杂性。但这次由产业链终端反馈上来的危机事件,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国家免检制度与名牌称号的含金量以及行业内部产业链的脆弱。

    国内免检不太靠谱

    国外只评分不颁牌

    在位于北太平庄的物美大卖场,《市场报》记者看到,在卖场的入口处贴出了三大张白纸黑字的资料,上书31批次不合格奶粉名单、24批次不合格液态奶名单和检出含三聚氰胺奶粉和企业名单。

    在奶粉专区,伊利奶粉和圣元奶粉已经不见了踪影。在液态奶专区,贴出了自9月24日以来未检出三聚氰胺的液态奶批次。前一阵子或下架、或疯狂促销的伊利、蒙牛,都已经重新上架,其中生产日期为10月6号和8号的伊利大袋利乐枕纯牛奶包装上,还印有“国家免检”标识。

    在沃尔玛超市的进口商品专区,《市场报》记者翻看饮料、饼干、牛奶等不同种类商品的包装后并未发现类似“国家免检”或“名牌”之类的标识。一位德国留学生向记者介绍,德国没有名牌标识和国家免检的规定,而由非官方机构测试给出评分,但这并不代表名牌或者免检,所有商品都必须经过国家检验才能上架。

    《市场报》记者在走访中感觉到,除了奶业之外,其他冠有名牌或者免检的产品也不那么让人放心。据记者了解,九阳电磁灶虽为“国家免检”产品,但近几年在质量、维修、售后等多方面的投诉一直居高不下;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星、西门子、飞利浦等六大名牌手机也一度居中国消费者投诉前六名。

    就这次食品免检风暴给消费者消费心态带来的影响,《市场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消费者,其中有6位消费者表示,由于此次事件,他们对其他“免检”产品也也存有顾虑;有3位消费者表示消费时会进行考虑;1位消费者则表示,免检风暴对其没有影响,只要自己喜欢,不会考虑其是否为免检产品。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