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米价“降温”牛市走弱 是否会否谷贱伤农?

2008/10/19 9:48:00 来源:四川日报

  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报价的泰国米价近年来一直是“牛市”:从2005年以来节节攀高,今年3月份更是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每吨大米报价达到了760美元。

  一个新信号最近却悄然出现:全球米价小幅回落,国内、省内的米价也开始“降温”。

  由粮食部门公布的定点监测数据显示,吉林省长春市目前公布的稻谷火车交货价为每吨1970元,每吨较上月减少了五六十元,而省粮食局提供的今年1-9月份的《四川省粮油价格监测周报表》也显示:截至9月底,每公斤标一籼米零售价格已回落到3.05元,同比降幅为0.29%。

  “尽管从数字上看,这是一个微弱的下调,但这至少说明了大米市场的供需发生了变化。”一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米价何以突然走弱

  为何在众多经济学家宣告 “高粮价时代”已到来之时,米价突然走弱呢?

  一业内人士分析,粮食是一种大宗农产品,价格通常受供求关系、美元走势和通胀影响,其中供求关系是决定性因素。日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将预测的2008年中国稻谷产量上调至18900万吨,较9月份的预测增加了170万吨。

  “粮食丰产,对消费者心理消费预期产生了影响,供应量增加,粮价自然会下调。”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伟表示,此次粮价的波动,是市场供求决定价格这支“手”在发生作用。

  该人士还表示,自7月中旬以来,美元不断升值,这是以美元标价的玉米、大豆、小麦、糖等农产品短期下跌的动因。

  省粮食局局长谭嘉林则表示,与国内大米自给自足的形势一样,我省大米供应的基本面也基本为自给自足,在国内粮食丰产的背景下,我省今年也实现了大灾之年的大丰收,大米自给率高、库存量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相对独立的市场空间里,丰产自然会带来米价的回落。”

  会否谷贱伤农?

  粮价是把双刃剑,“一粮带百价”,粮价走高,CPI会高烧不退;粮价下跌,又怕出现“谷贱伤农”。那么,此次米价下跌,是否会给我省米价带来大的波动呢?

  “这仅是一种短期震荡,短期内我省米价不会出现大的波动。”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分析,随着国际米价传导作用和炒作因素的减弱,目前的米价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但决不会大起大落。

  从决定价格最关键的供求关系来看,我省稻谷供应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由省粮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除丰产因素外,粮食收购量也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全省收购的原粮同比增加了60多万吨。

  “但跷跷板的两端不会出现大的调整,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的上涨使得粮价水涨船高。”谭嘉林说,目前我省米价仍处于高位运行的状态。

  “所以说,目前米价的基本面是比较稳定的,就算出现大的波动,国家也会利用政府储备粮巨大的吞吐功能,调节市场供应,谷贱伤农的现象不会出现。”谭嘉林表示。(记者 许静)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