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广东“番茄大战”:15吨番茄用于公益,岂不更好?

2008/10/21 11:52:04 来源:山西晚报

 

  10月19日,一场番茄大战在广东省东莞华南MALL狂热上演。为避免砸伤事故,15吨西红柿经过专门的软化。此次狂欢活动吸引了上万人观看。游客分批进入番茄池狂砸,根本不管比赛规则,不要分数,只要开心。
  10月19日,广东东莞某商业场所人山人海,第二届番茄节在这里举行,15吨新鲜番茄掀起了一场精彩刺激的番茄大战,现场数千市民尽情狂欢。(10月20日《广州日报》)

  从来没有想到,在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数千年节约文化的国度里,还能上演如此令人疯狂震撼的一幕。15吨番茄被踩碎、扔烂,化为人们脚下和手中的 “橡皮泥”——读着新闻的描述,看着报道所附的图片,我感到了一阵阵透心凉——实在是太浪费了呀!

  “番茄大战”源自西班牙,始于1945年,每年8月最后一个星期三,巴伦西亚地区的布尼奥尔小镇都会举行这一传统节日。在欧洲的另外一些地方,也有西红柿狂欢的节日存在。然而,我们切莫忘记了,任何一种风俗文化,都与这个地区和国家的民族文化底蕴密切相连,所谓西方人“开放”则有诸多狂欢之节日,东方人“保守”则节日多以团聚和交流亲情为主旨。那么,请问,如此糟践食品的番茄狂欢,既不是传统,也不是民俗,我们照搬照抄过来干什么?有什么价值?

  按照我的理解,西方人的“番茄狂欢”,应是一种文化性的存在,为了延续某种传统,据说是要参与者自己掏一部分腰包的。而我们的“番茄狂欢”则是一种商业娱乐的道具,尽管有商业集团全部进行埋单,也让人感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悲哀,一种传统信仰的流失。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节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可以说,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的民族本性,也是我们的个体品格。我想,这正是东莞“番茄狂欢”在互联网上引起舆论批评如潮的根本所在。

  上网搜索了一下,如此糟蹋食品的所谓“狂欢”活动,居然还不在少数。什么“葡萄大战”、“苹果艺术”、“橙子海洋”,林林总总不一而同。一旦遭遇质疑,就拿出国外的先例来做挡箭牌。西方有的我们就一定要进行模仿吗?吸纳外来文化是没有错的,但要学人家的精华,国外慈善事业非常发达,我们又为什么不学一学呢?如果将这15吨的番茄用于公益事业,岂不是更好?  陈一舟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