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三鹿镜鉴(9)

2008/10/23 13:33:00 来源:金融界

 

  换言之,危机并不可怕,没有危机意识才是最大的危机。这句话,或许对于所有中国国有企业来说都应该是一句醒世警言。

  国企公关成功案例:

  国航顺利搅局东新恋

  在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与新加坡航空公司的股权合作谈判中,最终起着决定作用的却是“第三方”——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2008年1月8日,上海,在东航召开的全体股东大会上,东航所高度认可和推崇的新航联合淡马锡以每股3.8港元收购东航24%股份的提案遭到压倒性多数否决。这一结果在宣告东航与新航合作的愿望最后落空的时候,也意味着国航狙击东航结盟新航的决策获得了重大成功。

  由于常年亏损,资产负债率高达95%的东航一直在寻求战略投资者。这其中,具有丰富的国际运营和品牌管理经验的新加坡航空公司成为了东航最为认可的战略伙伴。而且双方很快签署了相关入股协议,新航联合体将以每股3.8元价格收购东航股零,约占18.85亿股东航总股本的24%强。

  不过,看重东航资产的并不只有新加坡航空公司一家,本土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国航空公司从一开始就期待着与东航的强强联合。不过,东航对此却一直冷眼视之,东航董事长李丰华就曾高调表示,东航不会考虑国航的任何提议。

  收购不成,阻止竞争对手收购,也就成为了国航的首要目标,并为此一直未雨绸缪。这不,东航与新航刚一签署合作协议,国航母公司中航集团就高调宣布,该公司已经通过旗下中航有限公司从二级市场市场收购了东航12.7%的股份。

  随后,中航突然发布声明,将以股东身份为合并案“投反对票。中航认为,认为东航每股3.8港元的售价有“贱卖资产”之嫌,并在明知东航不可能接受邀请的前提下,颇有作秀意味得高调表示中航有意以5元以上的价格代替新航收购东航的相关股份。

  同时进行的还有煽动投资者的工作。最终在国航的”东航贱卖国有资产“的言论影响下,新航入主东航的决议因遭到了绝大多数股东的反对而流产。国航也因为成功地避免了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潜在竞争对手的出现。

  作者林景新,企业危机管理专家,名道公共传播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著有畅销书《中国式企业危机管理》。 文|林景新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