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靠企业?靠监管?靠法律?食品安全寻求突围

2008/10/25 9:58:41 来源:农产品加工信息网

 新闻快读

    问题食品时有出现,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餐桌内容:究竟吃什么才是安全和健康的?一些人早已开始行动起来,他们只吃乡下散养的鸡、农户家养的猪,他们千方百计地躲避“不天然”的食物。然而,这种躲避能够解决问题吗?如果不能,那靠什么来解决?靠企业?靠监管?还是靠法律?

    □微利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在于能否博得消费者信任 □“五龙治水”局面急需改观应该成立权威协调机构

    □食品安全法并非万能要和其他法律法规衔接并用 □环境污染危害食品安全应引起重视尽快立法应对

 

    一楼、二楼……五楼、六楼,“砰!”王强把30斤重的泡沫箱子重重扔在地上,冲着刚打开门的妻子段莉喊了一句:“难道你就非吃这些不可么?”

    “除了这些,别的地方买的我都不吃。”段莉回应的语气十分坚决。

    “这些”指的是泡沫箱子里装着的5只鸡、20个鸡蛋和10斤猪肉。

    这些可不是普通的东西。鸡是农户家养的,吃谷子和米粒儿长大的;鸡蛋是这些鸡下的;猪肉也是那些没有喂过任何催长素、吃着番薯藤自由自在成长的猪身上的肉。

    每隔十天,段莉的父母就要把这样一个泡沫箱子托给长途汽车司机,从福建西部最偏远的小县城———长汀,运到福建东部最繁华的城市———厦门,然后由王强去离家有十站地远的厦门长途车站取回,再搭乘公交车,最终把这个分量不轻的箱子扛上六楼。

    到今天为止,已经过去36个这样的“十天”———整整一年。王强终于忍无可忍,爆发了。

    段莉并非“食品安全恐慌者”,这一切都是因为一年前她怀孕了。“以前吃东西都很随意,我还经常和别人开玩笑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可是现在不同,我要对我的宝宝负责,我不会去超市里买肉的,我不相信那些肉。如果老家不托运过来,我宁愿不吃。”电话里,段莉的声音一如她的态度一样坚决。

    “不嫌麻烦吗?”记者问。

    “现在孩子刚一个多月,还在哺乳期,我吃什么就相当于孩子吃什么,所以这个原则我还是要坚守的,可孩子他爸已经烦了。”段莉的苦恼、无奈,顺着电波毫不掩饰地传递到记者的耳朵里。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