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品安全预警应变“事后”为“事前”

2008/10/27 11:24:01 来源:网友

  “橘子内有虫子”的传言传出后,济南橘子销售量急剧萎缩。作为山东及其周边重要的批发市场,济南堤口路果品批发市场25日橘子的成交量已跌至5吨,创造了历史同期最低纪录。过低的价格,急剧萎缩的市场,让橘农、打蜡厂、批发商、销售商等环节都受到了很大冲击。(10月26日《齐鲁晚报》)

  当前,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失灵,是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一大威胁。而且,不但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失灵,有限的食品安全预警还多集中在“事后预警”,也就是等到问题食品出现在市场之后,才会出现相应的“预警”。试想,如果食品安全预警能一直跟在食品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还会造成那么大损失吗?

  就“生蛆柑橘”事件而言,如果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柑橘种植的每一个过程,在少数地区刚出现“生蛆柑橘”的时候,便向当地柑农发出预警信号,积极防治,并防止“生蛆柑橘”流向市场,那么,也就不可能出现“生蛆柑橘”的短信“谣言”,不会出现目前有越演越烈之势的“生蛆柑橘”事件,“生蛆柑橘”给橘农所造成的损失,肯定会减少到最低。

  目前,很多地方的食品安全预警已经严重滞后,这种严重滞后的预警危害越来越明显。不仅严重威胁了消费者身体健康,对食品生产者的伤害也是致命的。比如“生蛆柑橘”事件,就给无数柑橘种植户带来惨重损失。

  “生蛆柑橘”事件的经验教训很明显:食品安全预警越靠前,社会影响越小,损失也就越少。也就是说,食品安全要变目前的“事后预警”为“事前预警”。而要做到“事前预警”,政府有关部门就必须能够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靠前预警制度,而且能够实实在在负起监管责任,不然,“生蛆柑橘”类事件,还会重演。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