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经营管理 > 正文

麦当劳员工称缺乏归属感 长期重复劳动像机器(2)

2008/10/30 9:30:46 来源:大洋网

    一位特地去观察过该系统的百胜餐饮集团的员工评价说:“麦当劳(的MFY)改变了整个厨房生产平台,完全颠覆了原先‘定时制作’的方式。”过去,麦当劳的厨房里会有商品制作指示员(Production Caller)来预估具体时段顾客的流量和汉堡包数量,把所有产品生产好,放在称为“bin”的保温箱里。但MFY系统将前端柜台与后端厨房无缝连接在了一起:柜台上所有的点餐信息都能实时反应到厨房流水线上,计算机代替了原本的商品制作指示员的角色。烹饪模式完全由计算机设定和控制,出错率大大减少,员工只需要根据订单进行选择并且监控机器的运转。

    事实上,这个自动化厨房管理系统早在1999年就开始在美国的麦当劳餐厅试运行,并且逐步在欧美推广。3年前,当施乐生试图在中国力推MFY系统时,麦当劳中国内部对此曾有过一次相当激烈的争论。一些管理者质疑,更换系统的工作量和投入巨大,这不仅意味着更换厨房设施(包括电路和墙面的设计都需要改动),也改变了员工的工作方法。在麦当劳中国市场还没有取得预期成绩时,进行这样的改造是否值得?有鉴于中国是麦当劳在亚洲最重要的市场,MFY系统在美国本土试验成功后极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最终,改革派占了上风。

    “为了百分百推广MFY,我们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麦当劳(中国)营运训练、特许经营部高级总监林慧蓉告诉《环球企业家》。麦当劳为了这次“厨房革命”设立了专门的团队,他们考察了全中国每一间餐厅,对每一间厨房设施都具体提出了改造方案。在这期间,麦当劳还要跟业主协调,以极大的耐心等候装修改造报批的通过。

    “拿上海举例来说,很多餐厅的厨房形状都不是规则的方形,有的店甚至是菱形的,这些问题都加大了改造的难度。”林回忆说,位于上海陕西南路百盛商场地下的麦当劳餐厅,由于开在商场的一角,厨房区域是窄长的,为此,麦当劳不得不多次找专家和业主共同开会,历经多次激烈争论和反复论证,该厨房的改造方案才得以通过。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推行,中国绝大部分麦当劳餐厅使用了MFY系统。在该系统的基础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麦当劳中有大约80%的店改造成为24小时店。但这一现代厨房机制和24小时全天营业模式,也对麦当劳中国更为精细化的流程和人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难题

    “和人们设想的相反,其实MFY系统对员工的要求不降反升,”林诚回忆说:“在试行阶段,大家都神经高度紧张。”举例来说,如果90秒之内要把汉堡送到顾客手中,那么除去装袋和送餐,制作时间大约要控制在50秒左右。如果再把这50秒分解为三道制作工序,每道都有规定作业时间,这就对员工在每一个环节动作的精确度要求更为严格。

    安装MFY系统精简员工工作后的一个效果,可能是麦当劳在中国推行其之初万万没有想到的:在麦当劳内部,老员工对该系统适应得较慢,反倒是80、甚至90后的年轻员工对高科技的制作流程感觉新颖和刺激。随着时间流逝,在熟悉了分工精细化和整个流程后,MFY还为越来越多的员工带来了困惑和不安。

    “我觉得(自己)成了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麦家凌说:“只需要机械重复一些简单动作。”尽管麦当劳的管理流程越来越细化,几近完美,并且有各种考核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比如每个员工都要通过定期考核表(SOC),门店内随时会有店经理巡逻查看,员工如果被发现有违规行为要扣分。但作为一个最普通的产区员工,麦家凌有时难免为自己日复一日的重复简单劳动感到泄气。

    “在餐厅的高峰时段来临时,保持90秒的速度是铁规则,还要遵守各项细化的操作标准,员工有时难免会在对人的服务上打折扣,”麦家凌说:“我们毕竟不是机器。”有时,工作时间过长也令他烦恼:“我有时会加班超过五个钟头以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