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管制三聚氰胺先要揪出“坏氮”

2008/10/30 9:38:39 来源:深圳商报

 三聚氰胺奶粉风波尚未平息,三聚氰胺鸡蛋事件又接踵而至,“佳之选”和同门姐妹“咯咯哒”牌鸡蛋刚刚在香港和内地下架,湖北京山鹏昌公司出产的鸡蛋又在香港“中弹”。

  面对这一波波袭来的三聚氰胺恐慌,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的做法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道?为了让我们不再费心猜测下一次“中弹”的商品会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沿着三聚氰胺的产业链认真梳理一下,从源头开始,来化解掉三聚氰胺给公众带来的危害和恐慌。

  首先,我们要关注三聚氰胺的生产环节。三聚氰胺原本是生产塑料碗碟、装饰贴面板、织物整理剂、阻燃添加剂的化工原料。因为含氮量高,能在使用凯氏定氮法检测蛋白质含量时,获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检测结果,所以,被利欲熏心之徒用作食品和饲料的添加物质,甚至有生产厂家将其以“蛋白精”的商品名销售。所以,作为生产环节,应该严禁企业以“蛋白精”名义销售三聚氰胺。同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对三聚氰胺的销售采用备案管理,凡是生产和销售三聚氰胺的企业,必须对所有产品的流向作准确记录,这样,即使出了问题,三聚氰胺的流向也可以追溯。

  其次,要关注添加的环节。在所有的环节中,把三聚氰胺添加到食品和饲料当中的厂家,是最值得关注的一环,也是最应该重拳打击的一环。就以鸡蛋中检出三聚氰胺为例,可以肯定,问题是出在饲料上。根据鸡饲料的行规,每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多一个百分点,价格能高一百多块,按照今年三聚氰胺的销售价格测算,添加二三十块钱的三聚氰胺,蛋白质含量就能多检出一个百分点。用二三十块赚一百多块,如此高额的利润,自然让不法厂商铤而走险。鉴于主观故意和高额利润两个因素,对此类行为,政府应该在法律允许的尺度内,给予最严厉的惩罚,比如说对产品进行销毁,对企业课以高额罚款和责令停业整顿,对当事人进行党纪、政纪和法律处理。目前正在审议的《食品安全法》中,将食品违法行为的罚款和赔偿款金额上限都提高到了货值或价格的十倍,如果法律尽快通过,相信会产生极大的惩戒和震慑作用。

  此外,应该从技术手段上,压缩三聚氰胺的生存空间。三聚氰胺之所以横行于世,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蛋白质检测手段分辨不出“好氮”和“坏氮”,不仅是三聚氰胺能骗过检测仪器,撒泡尿进去都能蒙混过关。为克服现有技术手段的缺陷,我们应该尽快研制出新的检测手段。而在更好的检测方法没有产生之前,应该对所有可能添加三聚氰胺的产品强制进行检测。国家农业部虽然在去年实施了名为《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的行业标准,但只是一个推荐性标准,不具备强制意义。现在,当三聚氰胺动辄重创一些企业,甚至重创一个行业时,强制检测迫在眉睫。

  现在,三聚氰胺几乎成了中国食品安全的一个负面符号,三聚氰胺管不好,食品企业没有生产安全,消费者没有食品安全。所以,国家应该立即从源头开始,在一些关键控制点上设好关卡,让三聚氰胺从此远离中国的食品行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