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玉米一滩死水 其实暗藏玄机

2008/11/4 11:15:4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网

  ◆新湖期货 吴秋娟

  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收储计划,传闻利好落实,期货市场小幅反弹之后交投区间狭窄,成交低迷,与周边大豆(3325,-64.00,-1.89%,吧)市场成交火爆相比,黯然失色。主力合约持仓量不足20万手,市场关注度降低。从期货市场表现来看,玉米(1613,-4.00,-0.25%,吧)市场步入沉寂。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玉米市场表面平静,但供需形势以及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突发事件影响玉米饲料消费

  今年国内养殖业恢复状况一直不尽人意,近期部分地区鸡蛋被检验出三聚氰胺超标,影响公众消费信心,打压鸡蛋价格下跌,部分地区蛋鸡淘汰现象增加。河北蛋农每天杀鸡上万只。由于当地的散装鸡蛋几乎全部销往北京和广东,若没有“不含三聚氰胺”的相关证明,他们所有的鸡蛋将全部被拒之门外。鸡蛋价格的下跌已经令养殖户备受煎熬,但是鸡又需要消费饲料产蛋,无论哪一项都需要循环的资金支持,无奈之下,蛋农们纷纷把蛋鸡送往屠宰场。为稳定公众消费信心,10月31日中国农业部官员表示,鸡蛋检出三聚氰胺属于极个别企业所为,蛋鸡整个行业的发展是健康和安全的,鸡蛋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不过,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敏感,三聚氰胺鸡蛋事件出现之后,鸡蛋消费以及禽肉消费都将受到一定影响。市场销售状况不佳,打击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又影响玉米既饲料消费。

  国家托市意图明确

  今年国内玉米市场面临内忧外患,走势承压,在玉米走势看空的形势下,国家出手救市成为玉米市场最大利好。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国家调控基调不断调整,由“双防”到“一保一控”。随着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发生,保持经济平稳增加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同时,国内CPI指数下降,通胀忧虑缓解,也为政策调控基调转变奠定基础。在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的同时,作为微观部分的玉米市场,国家对其调控方向也发生变化。10月14日国储拍卖之后,国家暂停拍卖活动。随后在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在东北产区收购玉米。自此,国家对玉米市场的调控方向由“压市”正式转为“托市”。国家在东北产区的收购价格定位在1500元/吨,高于产区加工企业1400元/吨的收购价格,国家托市收购在期货市场也仅是短暂反弹。

  今年各项农资费用上涨,农业种植成本提高,价格持续走弱将侵蚀农民种植效益,打击农民种植积极性。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种植效益,预计后期仍有利好政策出台。政策面的不确定性也导致期货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对于今年的玉米市场来说,政策市特征将日益明显。

  国内玉米贸易量将减少

  随着国家对玉米市场调控力度的加强,以及顾忌玉米市场供大于求的供需格局,贸易商收购谨慎。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价格变化对于物价水平以及农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国际粮食价格的暴涨暴跌,为维护国内粮食价格的稳定,国家加大对玉米价格的调控力度。从2007年以来的政策举措来看,玉米市场正逐渐向小麦(1942,-6.00,-0.31%,吧)市场靠拢。10月份以来,产区加工企业开始挂牌收购新玉米,而贸易商收购数量不多。今年年初以来,国家在东北启动收储计划,并在销区举行拍卖活动,限制价格波动幅度,影响贸易商经营利润。

  综合来看,玉米市场供需格局缺乏利好,而政策托市是支撑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国内现货市场仍维持弱势格局,期货市场陷入震荡整理走势。不过,由于政策托市意图明确,预计后期仍有政策出台,将对价格走势产生一定支撑作用,期货市场可能出现反弹行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