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农业经营方式重大变革甘肃农业产业化概述

2008/11/18 15:32:10 来源:甘肃日报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于新世纪。目前,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全省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引领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方式。

  九十年代初,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组织实施了发展农业商品生产的“十条龙”建设,作出了加快发展农村支柱产业和一体化经营的决定,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主导产业基地建设规模扩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农产品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开始起步。到1998年,全省建成国家级商品基地11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26个,河西建成了60万亩啤酒原料、30万亩棉花、40多万亩糖料生产基地。全省畜牧业生产步入商品化阶段,规模养殖户达到35万多户,各类畜禽养殖场发展到2200多个。水产养殖企业发展到60多户,商品率达95%以上。各地大胆探索,在养殖业上创出了“新华模式”,“小规模大群体”模式;在农产品销售上走出了“农户+协会”的路子,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1998年3月,省委省政府根据农业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省委发〔1998〕48号),将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升为指导农业发展的重大政策。

  近年来,省上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扶持管理办法》、《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等,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强了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和支持。省上还陆续增加扶持资金,从2001年的500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9500万元,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项目、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推进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抓了马铃薯、中药材、玉米制种、酿造原料、高原夏菜、苜蓿草肉牛、肉羊、奶产业、瘦肉型猪等10个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到2007年,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440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4%,有20多种农产品的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五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3100个,其中龙头企业1618个,中介组织848个,专业市场280个,其它组织354个。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2个,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579个。各类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185.7亿元,销售收入244.3亿元,净利润20.8亿元,上缴税金6.2亿元,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185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39.9%。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1941元。认定省重点龙头企业206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家,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多层次的龙头企业群体。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