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五谷道场拖欠货物断供一年 代理商受骗进京讨债(2)

2008/11/18 16:38:11 来源:法制晚报


  这让王峰认为,再拖只会增加成本,他聘请了律师,将五谷道场告上了房山法院,索要货款。最终王峰和五谷达成了调解协议,但协议至今也没有兑现。

  五谷案经过

  案发

  外地代理经销商打出货款后,迟迟收不到货物,来到北京质问五谷道场。

  五谷道场称,只要再多汇一次货款,就马上发货。

  经销商没有再次打货款,在2007年11月底,五谷道场仍然没有发货,经销商起诉。

  庭审

  根据房山法院的统计,起诉到房山法院的案件主要集中在三类案件上。

  其一是银行索要贷款和利息;其二是经销商索要被拖欠的货物或归还他们的货款。

  还有的就是供货商索要各种货款的,这里面包括生产方便面各个环节所需的物品,如卖面粉的、卖塑料包装的、卖虾米海菜的,还有叉子等,涉诉商家的经营领域称得上庞杂。

  法院打官司

  五谷承认欠款但无法偿付

  事实上,像王峰一样拿不到货、钱的五谷经销商不在少数。记者从房山法院发现,该院民二庭审理的五谷案件涉案金额6360万余元,最小标的几万元,最多的达300余万元。

  这些起诉到法院的经销商或供货商大多是中小型企业,经不起太久的拖欠。

  不管是原料供货商、包装商,还是产品代理商,五谷道场公司在庭审或者调解时,都承认公司欠债的事实,所以不管是判决,还是调解,房山法院都明确了五谷道场公司还债。但据了解,目前五谷道场还未偿付。

  “我们大一点的企业被拖欠后尚且恢复不了元气,更何况小的分销商了。”河北某地一家五谷经销商对记者说。据他了解,五谷的断供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使一系列中小企业相继陷入了困境。

  记者手记

  我与五谷案两次擦肩而过

  五谷案是我采访时间跨度最大的一个案子,前后历时一年。

  在这期间,我有很多次采访机会,最终都放弃了。第一次,是被法官无意说服的。当时,状告五谷的案件刚刚在房山法院立案。

  在我窃喜挖到了头条新闻时,一名法官给我讲了五谷道场的成立带给房山经济的意义。而那段时间媒体的渲染让本来已经逼近困境的企业雪上加霜。法官无心的一席话,让我动了恻隐之心,尽管这不合新闻记者的路数。

  第二次放弃,是因为五谷的员工。在五谷诉讼“爆炸”的那段日子,媒体争相猜测五谷的结局。知道我手里有“好货”的副总编再次让我跟进报道。去采访的那天,我在法院遇见了五谷的上级中旺集团公共事业部经理王嘉涵。

  做了8年的记者,我的经验告诉我她一定想压稿。所以,我没应她“出去谈谈”的要求,我们在法庭里来了一次言语“交锋”。

  王嘉涵说,自己和很多工人一样,现在一分钱不拿仍然在工作,就是不希望企业走向倒闭。

  她知道我掌握的资料的分量,就诚实地告诉我五谷已经找到了有意向合作的伙伴,人家正在考虑中,所以请求我暂时不要报道。

  在转述了她的意思后,副总编辑也动了恻隐之心,得到了他“缓缓也行”的答复后,我又一次与五谷案擦肩而过。

  一年多过去,我终于等到了五谷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的独家新闻,并在第三次去五谷琉璃河基地时,邂逅了一直想约都约不到的五谷高层焦永波。通过他的讲述,让我更多地体会到了五谷案背后的“人情味”。

  五谷“活着”比倒闭留下的价值要高很多。希望重整以后的五谷得以新生,能让更多的债权人得偿所愿。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