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天津换新水产良种场保持“六多”

2008/11/28 16:59:17 来源:中国渔业报

  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建场50多年来,一直坚持淡水鱼类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特别是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后,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水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是良种生产品种多、产量大。多年来,这个场为了满足淡水养殖的需要,保持生产各类优良品种在18个~23个,每年生产优质苗种都在15亿~20亿尾。今年生产的超级鲤、乌克兰鳞鲤、津新鲤、黄金鲫、彭泽鲫等18个品种,生产苗种19.3亿尾,比2007年提高了34%,生产的优良苗种和生产量在全国国家级水产良种场中是较大的。

  二是良种推广区域多,面积大。几年来,这个场把推广新品种,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作为重点,不断扩大在全国的推广区域,由“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发展到云南、广西、广东、江苏、安徽等21个省市自治区,不仅扭转了南鱼北调的局面,而且做到了北鱼南调。今年推广销售鱼苗18.99亿尾,比去年提高31%。近10年来,已推广优质苗种140亿余尾,推广养殖面积260余万亩。

  三是自主创新品种多。多年来,这个场始终致力于淡水鱼类良种选育和品种创新,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结合,建立了常规育种、家系育种、生物育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了津新鲤、乌克兰鳞鲤、墨龙鲤、黄金鲫、红白长尾鲫、蓝花长尾鲫6个经农业部审定批准向全国推广的淡水鱼类养殖新品种,还有津鲢和芦台鲌鱼2个新品种经天津市原良种审定委员会批准推广养殖,这些新品种占推广总量的80%。自主创新品种在全国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中是较多的。

  四是实用技术创新多。多年来,这个场研制出“粘性卵自然脱粘技术”。采用这项新技术一次可脱粘受精卵3000万粒~5000万粒,比传统脱粘方法提高近30~50倍,受精卵的孵化率达到85%以上,比传统方法提高30%~40%。研制出“仿真鱼巢制作及使用技术”。使鱼苗和乌仔的出塘率提高了一倍以上。这两项新技术的应用,使生产能力由10年前的6亿尾提高到现在的20亿尾,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研制出的“精养池塘实施小网箱养鱼技术”,提高了养殖池塘的利用率。截至目前,该场已获得10项技术发明专利。在实用技术创新上,走在全国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前列。

  五是鱼类远缘杂交成果多。多年来,这个场一直坚持鱼类远缘杂交的试验工作,仅2002年到2008年的7年中就进行356项淡水鱼类远缘杂交试验,其中科间37项、亚科间135项、属间60项、其它124项。经反复试验,现保留42项组合的后裔。又从这42项组合的后裔中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26个组合,正在培育之中。在鱼类远缘杂交中获得了雌核发育子代、雄核发育子代、二倍体和三倍体、四倍体子代以及一些新的变异类型,并在遗传理论上有一些新的发现。这些成果在全国国家级水产良种场中是最多的。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效益。以杂交品种“黄金鲫”为例,其生长速度比彭泽鲫快2.01倍,今年推广黄金鲫鱼苗1.6亿尾,比养彭泽鲫净增产1600万公斤,在不增加投入、不扩大养殖面积的情况下,可净增加养殖效益1.92亿元。

  六是原良种拥有量多。该场自上世纪50年代引进长江白鲢原种,并在北方首次人繁获得成功后,一直就没有放松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培育。特别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从全国和世界各地引进适宜我国淡水养殖的原种和良种达51个品种,保存亲本3.5万余尾,后备亲本2.3万余尾,总体重达60余吨,居全国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前茅。这些品种资源和试验材料,为该场品种创新和优化淡水鱼类品种结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