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煮鸡蛋”背后的管理之道

2008/12/18 9:26:57 来源:网友

   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德国人每天的早晨都是一杯牛奶和一个鸡蛋,中国人把鸡蛋往锅里一放,然后出去洗漱或干点别的,等再回来鸡蛋就煮好了。但德国人会用一个差不多刚好装得下一个鸡蛋的专门容器,下面焊一个托盘,然后加满水,1分钟水就开了,3分钟就关火。关火之后他利用余热再煮3分钟,把鸡蛋煮到刚刚达到营养价值最高的状态。接下来用凉水泡3分钟,使这个鸡蛋很好打开,德国人认为这样做很标准。

    跟中国人相比,它节约了4/5的水、2/3的热,同时还让鸡蛋达到了最佳的营养状态。德国人在煮鸡蛋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非常适用的煮鸡蛋程序和控制办法,并严格执行,结果每次用水耗热最少,鸡蛋营养还最大。而中国人只求鸡蛋煮熟,并没有注意观察并认真总结煮的学问,在煮的方式方法中较之德国人有明显的浪费现象,而其破坏了营养价值。

    拿这个故事来分享,并非要诋毁中国人而赞美德国人,而是透过这种现象来剖析给到我们的启示。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日,在美国次贷危机给到中国企业带来的种种冲击的当下,其给到我们的警示和启发尤为明显.

    思考一:企业运营成本的降低到底靠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因为很多人立即会说:“靠管理,靠制度,靠员工的主人翁态度!”。这个回答很正确,但问题是如何管理,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员工的主人翁态度如何来?管理者又以什么样的管理心态和管理方式来进行有效的管理?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老板或者上司对他的下属下达工作指令:“我就要这个结果,如何得到这个结果我不管!”。乍然一听有道理啊,如果如何做我都告诉你了,我还要你们这些下属干吗?然而,在得到这个结果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做法是不同的,诚如德国人和中国的煮鸡蛋,尽管看似你要的同样结果——一个煮熟了的鸡蛋,但其资源的损耗和营养价值却绝然不同。过程论和结果论,一直是在喋喋不休争论的一个话题。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一定会经历由只求结果不管过程到在合理控制过程中达成理想结果的演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