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龙岩推生猪生产规模化标准化

2008/12/25 16:12:33 来源:福建农业信息网

  龙岩市是全省畜牧业大市,去年,全市生猪出栏602万头,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如何保证生猪质量,是关系到市民能否吃上“放心肉”的关键。

  “保证肉食品安全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走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道路。”近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说。

  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标准化场在控制生猪疫病、提高肉品质量、治理养殖业污染、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都有优势。

  记者在龙岩市万龙种猪有限公司感受到了标准化养猪场的优势。该公司一头母猪每年可产近20头的小猪,相比于一般的养猪场多5头。公司采用的“猪—沼—草”模式不仅彻底解决了生猪的粪便污染问题,还把猪排出的废物通过沼气池用于照明、保温等方面。新罗区欣兴良种猪扩繁有限公司是农业部农业科技示范场。该公司养猪场实现“全进全出制”的单元式生产,分娩母猪全漏缝高床产仔,妊娠母猪单体限位饲养,仔猪舍采用高床钢筋漏缝保育,猪舍配备自动采食喂料箱,所有猪舍配备手摇式卷帘设备,采取严格的标准化养猪程序。该场场主阙庆华介绍,从2000年建场开始,一直未发生过疫情,甚至在2006年全国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大爆发时也没有生猪受传染。

  龙岩市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全市划分出“禁养区、禁建区、适度养殖区”,实行生活区与猪舍分离,并根据土地资源可载畜量,科学规划生猪最大载畜量,对超出的必须采取缩减规模或关闭猪场。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引进优良品种,改良现有猪群,从环境、生产等各个环节实现了生态养殖,全面推广先进治污技术,采取工程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大力推行“牧—沼—草”、“牧—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可以减少疾病和用药,降低病死猪的发生率,还可以使得生猪及其产品质量高、肉色红润、纹理清晰、肉质安全放心,增强市场竞争力。

  规模化、标准化的养猪场在加强饲养管理中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不同需求,对饲料进行合理配比,提高饲料利用率。建立养殖档案,每个饲养员对所饲喂的猪的饲料消耗、饮水量等各种情况进行观察记录,随时掌握猪的健康状况。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一般都会制定科学合理、适宜本猪场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对出入猪场的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猪场内圈舍、场地定期消毒,生产区内除工作人员严格消毒更衣进入外,谢绝其他人员进入,防止疫病的传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