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我们食着毒,也投着毒!

2008/12/29 8:49: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联合发布了北京大型连锁超市及批发市场仿瓷餐具质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送检产品中,有80%违规使用了价格低廉、有毒有害的原材料。


  “毒奶粉”余孽未完,“毒餐具”再立新功。每一次有害产品的曝光都让人惊恐万分。惊恐之原因,不在于产品毒性之大,而在于产品分布之广。有时发生在自己亲朋身上,有时和自己擦肩而过。我们躲过了一次毒物事件,不知道下一次还能否如此幸运。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种有毒产品成为新闻焦点,于百姓来说,看新闻就好像在看自己的判决书一样。啊,感谢上帝,我家的奶粉是没毒的。啊,感谢苍天,我家的碗也是没毒的。啊,感谢大地,我家的筷子也是没毒的。但,上帝,我家的油盐酱醋呢?有时,感觉自己就像那部很老的电影《地雷战》里的鬼子,冷不丁就能碰到一个雷,而埋雷的是自己的同胞,甚至是自己的左邻右舍。“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有文章说“这是一个相互投毒的时代”,我以为他言重了,但现在我发现自己错了。有毒产品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我终于知道,我们都食着毒,也在投着毒。否则,毒物不会如此之多,毒性不会如此之大。非物有毒,而是人有毒,人总是把有毒的和没毒的摆错了位置。有毒产品每次都只是惊呆了圈外人,而于圈内人来说,早已多见不怪,因为这是他们行业的“潜规则”。而今这样的“潜规则”几乎无处不在,我们都在“潜”着或“被潜”。在“潜”或“被潜”的时候,我们食者毒,也投着毒。

  在“潜规则”横行的社会中是没有太多道义可言的。人变得“有毒”的原因在哪里?我尝试着去发现。我突然忆起一些往事,当我给自己的学生上思想品德课时,他们偏偏认为我上的是历史课,而当我上历史课的时候,他们偏偏认为我上的是政治课。至此,我发现我们早已中毒,中了教育的毒,中得很深很深。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