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贵阳市粮食局的突围之路

2009/1/10 9:28:46 来源:生意社

  通过艰难的改组改制,企业成功解下了困扰多年的三道锁链,完成蝶变重生

  贵阳市粮食局的突围之路

  1阵痛

  “老人、老粮、老账”这三大问题是这个分水岭之后的10多年里,带给贵阳市粮食局向前轻盈迈步的重大负担,从而使得后来的改革必须从这三大问题中开局。

  1993年5月1日。

  16年前的这一天被毛荣铭记。在这位贵阳市粮食局副局长印象中,伴随着粮食市场在这一年的逐步开放,国有粮食企业“独占鳌头”的局面被重新洗牌,并渐渐趋于势微。

  这一天是贵阳市粮食局辉煌与衰微的分水岭。

  或许正是这个分水岭,导致这个国有机构随后长达10多年里形成的困局:11000多庞大员工群无法安置,拖欠员工工资和公积金及债务高达1.3亿元,陈化粮达33000吨。

  毛荣说,在1993年全国放开粮价、放开经营之前,贵阳市的105个国有粮店占了整个市场的60%-70%,主要集中在云岩和南明两城区。当年5月1日,市场开放后,105个国有粮店的销售网点开始渐渐收缩。这是自1953年11月15日贵阳市粮食局成立以来,遭遇的最大的一次挑战,而挑战对象正是来自放活市场后的民营粮食竞争企业。而5月1日这一天,也是购粮证和粮票的历史被终止的时间。

  这场全国性的粮食市场改革,带给贵阳市粮食局的除了粮食销售网点的萎缩和粮票购粮证被取消外,也使得以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尊贵地位首次被撼动,更重要的是更多历史遗留的问题,在接下来的10多年里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让其运转的步履显得异常沉重。

  “老人、老粮、老账”这三大问题是这个分水岭之后的10多年里,带给贵阳市粮食局向前轻盈迈步的重大负担,从而使得后来的改革必须从这三大问题中开局。

  毛荣称,在1998年的时候,整个贵阳市粮食局的诸多部门里,有近11000多名职工,尽管1993年全国粮食市场改革之后,部分职工选择了自谋职业,但截至2006年,仍然还有6000多名职工。

  10多年的累积之后,陷于困境中的贵阳市粮食局拖欠员工的各项费用累计3000万元左右。1996年,粮食局下属一家面粉公司又引进了意大利最先进的生产线,贷款3000多万元,到改制时,连本带息已高达6700万。

  另一方面,受到政策性带来的亏损:粮食部门要敞开收购粮食,粮食的收购价由政府制订,在粮食囤积了两三年之后,库存粮食的价值已经低于新出产粮食的价值,从而使得出库粮价与入库粮价之间会有一个粮价差。而按照相关规定的9:1原则,企业将自行承担这10%的费用。

  到2006年施行改组改制时,所有拖欠的债务已达1.3亿元。此外,多年累积的33000吨陈化粮也成了贵阳市粮食局的又一个负担。

  改革,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