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解读“防癌新16条”:远离8种可能致癌的药物

2009/1/15 10:58:46 来源:今日早报

  口述: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副主任委员金华艾克医院院长孙尚见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防癌要点,原来是10条,现在增加到16条。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个新16条。

  第一条不吃发霉的粮食及制品。花生、大豆、米、面粉发霉后,可产生黄曲霉素,这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的致癌物,其他还有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致癌的青霉毒素、镰刀菌毒素等都有较强的致癌性。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发霉的粮食、油、花生中,它是黄曲霉及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有很强的致癌性,可致肝癌、胃癌等。我国制订有粮食、花生等及其制品的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卫生标准。

  预防措施主要是防霉。如果食品已霉变产毒,最好不要吃。如果轻微霉变也要采取相应的去毒措施,如花生可挑去霉粒;大米可用碾轧法和水洗法;植物油可加碱去毒等进行处理。

  第二条不吃熏、腌制食物,如熏鱼、咸肉、腌咸菜等,这些食物可产生致癌物——亚硝酸盐。

  食物中亚硝胺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亚硝胺的前躯体,亚硝酸盐与胺结合就形成亚硝胺。亚硝胺化合物种类很多,不同的亚硝胺可引起不同的癌变,几乎可引发各种器官与组织的癌变。亚硝胺类化合物的致癌作用也较为广泛。可通过烷化DNA诱发突变,也可活化许多原癌基因。含亚硝胺最多的是腌菜,其次是干咸鱼、红肠、腊肠、火腿、熏肉等。鱼和肉制品需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进行发色或用来杀菌。在污染严重的城郊和工矿区的叶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较多。在虾酱、咸蛋、咸菜等也含有较多的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在隔夜的熟白菜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转化为亚硝胺。如咸鱼产生的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转化为致癌的二甲基亚硝胺。科学实验证实,当亚硝酸盐遇到两倍的维生素C时,就不能在人体内与胺化合成亚硝酸胺。因此,要防癌需防止维生素C在烹调时的损失。

  那么饮食中如何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呢?

  一是越快吃完越好。新鲜的食物越快吃完越好,因为贮藏期间会使维生素C分解。

  二是不要将食物切得太细。因为越细与氧的接触面积越大,营养素被破坏的越多。

  三是水煮。水煮食品应先将水煮开后再放入食物,并将锅盖盖紧,减少氧气进入和食物接触。水煮食品时,用水量尽量减少,因为维生素C溶解在汤里,增加接触面积。水煮时间越短越好,汤要尽量喝完。

  四是蒸煮。蒸煮比水煮更好。

  五是不要曝晒食品。尽量不要曝晒,阳光会破坏维生素C。

  有人会说,第二条里面讲到的食物我吃得很少,与我无关。那我还要问问你,你是不是抽烟?你是不是经常接触二手烟?如果是,那么能致癌的亚硝胺类经常围绕在你周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