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三元牛奶 养殖模式进河北(2)

2009/1/30 9:08:44 来源:北京青年报

  “那时候,只有家里有3岁以下的小孩或者60岁以上的老人,才能凭票购奶,成年人是很难喝到牛奶的。”张福平说,“取奶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门,有瓷瓶的,也有拿自己家里的杯子的,还有很多人拿着输液的葡萄糖瓶子。”

      即使到了改革开放之初,牛奶供应短缺的状况也没有立即改变。张福平说,牛奶公司当时被迫推出了红、蓝、白三种取奶票,婴儿用奶户发红票,凭医院的新生儿出生证明办理手续,且规定了两周岁以下的婴儿每日供奶一斤半,两周岁以上的每日一斤的标准量;重病人用奶户发放蓝票,凭医院的诊断证明,每日供应牛奶半斤;老年人订奶户发放白票,适当月奶源情况逐月确定供应天数和瓶数,一般情况也仅仅是月供20天,每日半斤。

  甚至在1982年,北京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出台如何缓解吃奶难的政策,决定全市统一实行“三保一代”的牛奶供应办法。即:在限量供应的前提下鲜牛奶订户只保证三周岁以下的婴幼儿、重病人和外宾人士,对一般的订奶户,全部停止供应鲜牛奶,采用强化奶粉替代。

  ■告别喝奶难进入“小康时代”

  张福平说,改革开放之后,通过接受国际援助和财政支持,引进了一批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与国际大公司合作,在郊区建立了一批奶牛养殖基地和乳品厂,北京奶业有了迅速发展,北京市民也告别了“喝奶难”的年代。

  “当时,北京市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抓牛头运动’,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全民、集体、个体一齐上’的要求,使得奶牛头数快速增长,1983年,全市奶牛达到33646头。” 张福平说,1984年,随着养牛业的发展和国际奶类项目的实施,北京牛奶实现了敞开供应,这是这一阶段的突出亮点。

  这一期间还有一个重要事件,三元集团牛奶公司投资180万元,引进了法国百利包公司的软包装牛奶灌装机,替代瓶装生产线。至此,京城百姓饮用牛奶彻底告别了瓶时代,北京市也成为了国内第一个生产软包装鲜牛奶的大城市。

  与此同时,牛奶品种也逐渐丰富起来,巴氏奶、超高温奶、花色酸奶、奶酪、无水冰激凌、宫廷奶点让人眼花缭乱。

   在这一阶段,牛奶配送也告别了“布褡裢”时代,开始建立专业化的配送体系。在三元老职工的记忆里,最开始,送奶工人们自己用铁管焊成加长大自行车,车把比现在的长一倍,车身比现在的长三尺,层层布褡裢挂满车身前后和送奶工的身上,每个布褡裢上都有数十个口袋用来装牛奶。1980年,三元集团牛奶公司组建专业送奶服务社,开展送奶到户服务,北京的供奶点以每年50至60个的增长速度开始在城市广泛分布,市民喝奶变得越来越方便。

  ■喝奶要喝“放心奶”

  张福平说,上世纪90年代到今天,通过在香港和上海上市,三元进行国企改革,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三元的品牌和影响力逐步体现出来。

  在这一阶段,特别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三元集团打造的与国际接轨的“从种源到餐桌”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以及自有的包括育种、奶牛养殖、饲料、乳品加工、配送在内的国内首条现代化奶业产业链集群,给三元的发展带了难得的机遇。

  在奶源方面,三元集团养殖场的牛群早已告别了昔日的木栏土墙,纷纷住进了“牛公馆”。在红顶白墙的现代化别墅里,每头牛都有单元面积高达95平方米的“标间”,“标间”内为每头牛配有木板和塑胶两张“卧床”,床边摆放的恒温饮水槽供牛随时饮用。屋内装有冷热空调,多个摄像头会即时把牛的生活场景传送到中央控制室。地面上的巨大箩筐则摆放着为它们按照以色列配方配制的饲料。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