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海南茶产业复苏之路还有多远?(2)

2009/2/11 14:52:29 来源:海南日报

  靠什么突出重围?

  内地茶园一年可采4到5轮,海南可采7到8轮,产量可高出30%。海南茶园1年半即可投产,而内地则要3年。

  目前市场背景下,每亩茶园收入可达3000元,优良品种可达万元,且市场销路和价格相对稳定。茶园达到3万亩规模,年综合产值将达到1亿元,并提供6000个就业岗位。对海南垦区而言,30亩橡胶才能解决1人就业,而茶叶只需要5亩。

  但海南大部分茶场以海南、云南大叶种为主,茶园大多经营20年以上,优良品种只占25%。品种更新慢、茶园老化、管理粗放、加工技术滞后、茶叶品质不高,成为海南茶业的通病。

  “调整品种结构、增加技术含量改造低产茶园、扩大种植面积,是眼下海南茶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南海农场场长彭春元说。

  海南省茶叶学会秘书长陈世登认为,海南茶产业要冲出重围,还必须打品牌战略,除了打生态牌,还要在早字和产品种类上下工夫。据悉,海南香圣公司开发的香兰茶,在礼品市场已占有一席之地。今年的第二届海南茶事活动,举行了研讨会、拍卖和万人签名活动,也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

  海南省茶叶协会秘书长陈德新则呼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茶产业发展给予重视,在科研、政策及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农场应让利给茶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过渡,提高茶农生产积极性。

  振兴茶业:海垦将扛大旗?

  眼下,正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海南农垦,已大胆调整产业结构,打破单纯依赖橡胶的传统思路,鼓励东部非胶农场放开手脚,以比较效益最大化原则,什么赚钱就种什么。

  南海农场抓住这一机遇,及时进行了产业规划,3年内要建设3万亩茶叶生产基地,在加工和品牌建设方面也有大胆思路。

  垦区的许多产茶农场都开始跃跃欲试。白沙农场已种植奇兰、福鼎等高香品种茶1200亩,并研制出白沙毛尖、白沙龙井、白沙手工茶等高档茶,面积2年内将达到5000亩。岭头茶场已完成4000亩低产茶园改造。新伟农场添置高档加工设备,在工艺环节努力赶超。

  新成立的海垦农工贸集团公司,正着手整合垦区资源,以部分农场为龙头,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配合品牌推广,打出“海垦茶叶”牌子,使垦区茶产业在扩张中得到升级。

  种种迹象表明,以南海农场为代表的海南红茶和以白沙农场为代表的海南绿茶,将迎来又一个发展高峰。这似乎预示着改革中的海南农垦,正在扛起海南茶产业振兴的大旗,并将成为海南茶叶重新崛起的领军者。

  “以南海的3万亩基地为龙头,垦区十几个非胶农场,每场发展几千亩应该不难。经过几年努力,面积达到10万亩左右,就算有个初步规模了,产业化水平也可以有个大的提升。”王东江话语中充满期待。

  业内人士分析,经各方努力,海南茶产业走出低谷并完成转型升级,应是可以期待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