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粮价接轨国际 中国现阶段承受不了

2009/2/13 11:12:38 来源:网友

  中央一号文件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重点,在国际粮价近年一度暴涨的背景下,有人提出粮价接轨国际是否能够让种粮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对此,农业政策研究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博士今天接受中国经济网专访时表示:粮价接轨国际,国内消费者和宏观经济现阶段都无法承受。

  程国强教授介绍,我国现在实行的粮食价格政策实际上是干预的口粮产品,对小麦和水稻制定了最低收购价,如果市场价低于政府所定的最低收购价,中储粮公司就要挂牌收购,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确保农民种粮的利益不受到损害。而对于玉米和大豆,我国没有干预价格,完全随行就市,因此我国的粮食价格体系主要是要支持口粮产品。

  2008年国际粮价飙升,而中国粮食价格保持稳定,有人提出如果按国际粮价走,农民卖的粮价就很高,是不是就会更合算。对此程国强博士表示,当时价格并非真实供求的反映:“全世界在那个时候都在希望保持粮价稳定,都不希望粮价像芝加哥涨得那么高,也不希望大米的价格像曼谷市场那样一吨一千美元,因为这个价格是离谱的。而且当时的粮价并不是真正的粮食供求的反映,它是一个虚拟价格。”他解释,从供给的基本面来看,粮价不应该那么高,之所以那么高是因为有投机基金的操作,有热钱在炒作,而到08年下半年国际粮价就降下来了,甚至要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形成了倒挂,如果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之间没有防火墙的话,我们国内的粮食市场就会剧烈的波动。

  “粮食价格的敏感性和全局性,不是中国经济这个阶段可以承受的。如果说国内的粮价和国际粮价一样高的话,消费者能不能够承受?另外它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有没有能力承受?我想这个阶段我们是承受不了的。”程国强博士表示,让粮价接轨国际,完全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防火墙打掉是一种很理想的说法,不一定能保证农民拿到好处,拿到真实价格。而且根据价格的敏感性和全局性、放大效应等等,粮价接轨可能更不利于国内市场的稳定,不利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同时,怎样应对热钱对粮食市场的炒作、有效避免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是下一步我国宏观调控非常重要的任务,一定要十分谨慎。(牟修锐)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