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精武路”或一统武汉鸭脖品牌

2009/2/18 9:27:30 来源:长江商报

     一家鸭脖吃坏肚子,全体商家声誉受损……如何让武汉鸭脖产业跳出“一损俱损”怪圈呢? 
  昨日,在武汉市政府召集鸭脖企业与工商、农业、物价等部门进行的问计研讨会上,武汉市副市长张学忙表示,要对现有的鸭脖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形成产业链,武汉鸭脖子可团体注册集体商标“精武路鸭脖”。

  缺乏知识产权意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汉味浓郁的鸭脖子逐渐风靡全国,目前湖北省及全国各地共有约8000家左右的专卖店或者经营点在经销武汉精武系列产品,年产值约65亿元。 
  尽管形成了如此大的产业,但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是让武汉鸭脖企业吃了不少亏。汉口精武董事长涂国华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武汉市内外有很多小作坊生产商,纷纷打出仿精武、傍精武品牌,售卖不合格产品,损害了行业品牌及形象。特别是去年,久久鸭脖“袋装鸭脖变质”事件更让整个行业遭遇了危机。 
  2003年,当武汉企业想起注册商标时,才发现“精武”商标已被天津一家企业注册。2007年,武汉鸭脖企业不断接到天津一家畜禽加工企业的侵权投诉,“可可”精武率先作出应诉。前不久,武汉市工商局作出“不侵权”裁定。 
  “这暴露了武汉市鸭脖产业质量不齐、产业拉动不够、行业监管不够、品牌维护不够等一系列问题。”昨日武汉精武鸭脖协会有关人士说。 

  淘汰不合格企业 避免内耗 
  武汉飘飘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卓培新建议,武汉鸭脖子应抱团发展,统一商标,统一标准化生产,同时扩大产品线。 
  据悉,目前省质监部门已制定了行业标准,并准备团体注册集体商标“精武路鸭脖”,启用后将禁止生产条件不达标的鸭脖作坊企业使用。 
  张学忙指出,该产业应尽快推行行业标准,不按标准生产的企业政府不予扶持;同时,对现有的鸭脖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形成产业链,淘汰一批不合格的企业,现在数十家企业将演变成十几家甚至几家重点企业,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努力把武汉鸭脖子产业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