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湖北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破万 较07年增长135%(2)

2009/2/18 13:20:13 来源:楚天都市报

  分析

  抗微生物药连续多年位居“不良反应榜”榜首

  2007年度监测统计报告显示,4719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引起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54.5%;2008年上半年统计显示,抗微生物药仍居不良反应涉及怀疑药品种类之首,为55.99%。
 
 
两年的监测显示,抗微生物药一直居不良反应涉及怀疑药品种类之首。

  据分析,任何药品的使用都可能引起某种程度的不良反应,而我国抗微生物药使用率高、用量大,因此使用中引起不良反应较多不足为奇。世界卫生组织有一项统计,中国儿童一旦出现咳嗽、流涕症状,有50%的患儿使用抗微生物药治疗。成人患病时,也有50%的人使用抗微生物药。门诊感冒患者中有75%的使用抗微生物药。对外科手术患者使用抗微生物药的比例高达95%以上,甚至100%。抗微生物药的滥用、不合理使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良反应榜”各类给药途径中

  静脉给药占据七成

  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虽在治疗方面有其特定优势,但其渗透压、药物微粒等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也多于、易于其他给药途径。

  据监测显示,2007年上半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所占比例高达81.7%,年底下降到76.2%,但到2008年上半年又回升至79.83%。年末虽然又下降至74.85%,仍高居各类给药途径之首。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新的药品不良反应,还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给药都高居各给药途径之首,分别为66.91%和62.56%。全年200例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涉及静脉给药途径达142例。30例死亡病例报告涉及静脉给药途径20例。

  合理选择给药途径,慎择静脉给药不仅要引起医务人员重视,也要在公众中形成共识。相关部门建议在2009年将要实施的用药安全知识百万公众培训工程中,切实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宣传、普及。

  提醒

  应重视疫苗不良反应

  疫苗接种前需加强体检

  我省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涉及怀疑生物制品类所占比重不大(1.98%),但在30例死亡病例报告中,疫苗居第二,达到7例,占死亡病例报告的23.33%。疫苗的不良反应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疫苗的特殊性之一是使用对象为健康人群,且以儿童为主。

  和普通药品相比,其上市审批更加严格。因此,其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更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专家们建议:疫苗的使用应当注意:(1)疫苗接种前需询问病史、加强体检。(2)关注联合使用疫苗的安全性。(3)加强接种后观察。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中,中药高居榜首

  中药副作用不可忽视

  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其生产工艺、质量标准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过去对其不良反应研究重视不够,不少不良反应未被认识,临床评价方法也有待完善提高,对上市中药制剂的安全性进行再评价势在必行。

  2008年上半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显示,中药制剂占13.78%,年末则上升至15.73%。在2008年报告的新的药品不良反应中,中药制剂所占比例则超过抗微生物药,高居榜首,达39.95%,比抗微生物药多出14.86个百分点。在死亡病例报告中,涉及怀疑中药制剂的比例居第三。

  中药制剂致不良反应比例居第二,“中药较为安全”这一传统认识误区应引起高度重视。

  建议

  药品生产企业报告意识亟待提高

  据了解,依据《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体。但我省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要源于医疗机构,占98.75%。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报告总计为1.25%,而药品生产企业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仅为0.2%。

  监管部门认为,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意识和监测责任亟待提高,建议在2009年实施的用药安全知识百万公众培训工程中,将药品生产企业纳入培训重点,强化药品生产企业对本企业生产的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责任、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