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品安全法涉及多方博弈 三鹿事件直接影响立法

2009/3/5 10:47:15 来源:食品工业网

 食品安全法草案中的“电子监管码”,被企业认为对提高食品安全并无现实作用,且加重企业负担。最终的结果是,二审稿将该规定删除。

  “随着‘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每天被披露,我们就对照着看现在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对暴露出的问题是否能管得住。”李援说,“几乎是和事件发展同步的,今天看到有问题,加一条,明天又有新的问题了,再加一条。”

  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带队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方面继续协商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问题。不过类似的坚持在到了最后阶段并不多见,“事实上,到最后三审和四审的时候,部门之间就不再主动说哪块要归我管了,因为归你管你就有责任。”李援笑言。

  被公众高度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已于2月28日出台。此法跨越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时三年,经历四审。

  其间由于涉及多方利益的重新调整,“直到最后四审之时,各种意见仍在不停博弈。”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李援坦言。李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食品安全法起草负责人之一。

  这其中,既有部委、地方、企业等等之间的意见权衡,亦有全国人大公开征集意见和“三鹿奶粉事件”等事故对完善立法的直接影响。“立法博弈是好事,民主立法就是要各种观点和意见的交锋。”李说。而《食品安全法》作为一个样本,其立法过程中在全国人大平台上的博弈种种,亦是中国民主立法日益成熟的表现。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