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奶粉事件由生化危机演化成社会心理危机?

2009/3/8 9:26:41 来源:世界健康网

  由三鹿肇始,国产奶粉引发的中国乳业第一轮风波还未褪去,春节后,大量食用多美滋、雅培、美赞臣、惠氏等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孩子相继被诊断出肾内有结石。

  在国家质检部门排除了三聚氰胺的因素之后,到底是何物导致了宝宝的结石?这像一个巨大的谜面,考验着中国政府和民间的智慧。在经历了初期的恐慌后,政府与社会各界逐渐回归理性,谜底正在被层层揭开。

  “如果不是三聚氰胺,那到底是什么引起了结石啊?”在看完国务院新闻办3月2日上午举行的《食品安全法》新闻发布会后,蒋亚林的疑虑并没消除。她一直怀疑女儿的结石,是由所食用的多美滋奶粉引起的。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表示,质检总局对2008年9月14日以后生产的奶制品,包括多美滋、惠氏进行了持续跟踪监测,还对9月14日进口的奶制品留样进行了三聚氰胺检测,“所有抽查到的奶制品检验结果都符合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的规定”。

  此前,2月13日,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通报,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2008年9月14日前生产的多美滋配方奶粉,企业共送检1741批,涉及产品25048.84吨,经国家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全部未检出三聚氰胺。2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向媒体通报了对多美滋奶粉的调查情况,经检验,该企业进口的原料奶粉未检出三聚氰胺;该企业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对已售出的9月14日之前生产的奶粉全部进行了清查,经检验未检出三聚氰胺。2008年9月17日质检部门对该企业驻厂监管以来,该企业出厂的配方奶粉经指定的检验机构批批检验,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蒋亚林注意到了质监部门从“未检出三聚氰胺”到“符合限量值规定”的微妙变化。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三种说法不好说存在矛盾,未检出三聚氰胺也属于符合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的规定。关键是鉴定过程、结果要公开、透明,比如参与鉴定的专家都有哪些人,和企业有无利害关系,都应该让公众知道,其结果才会让人信服。”

  “现在,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不知道它的威力。那种不确定性啊,让人更恐慌。”蒋亚林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