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从田间到餐桌“菜篮子”背后有隐忧

2009/3/18 9:34:12 来源:新浪网

   目前深圳已有持证上岗的蔬菜质检员3500余名,而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竞赛则将对蔬菜安全起到推动作用,并拟定今后每半年举办一次。

  政府承诺:

  2009年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供应量达到深圳市场主要农产品的60%以上,全市蔬菜农药残留、生猪肉品“瘦肉精”污染、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年平均合格率分别达到96%、98%和98%以上。

  三聚氰胺笼罩在人们心头上的阴云尚未消散,瘦肉精所引发的恐慌又再度袭来,如何才能让市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早在2006年,深圳启动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3年的时间,建立起542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基地农产品也占据深圳市民主要农产品消费市场的40%以上。2007年,深圳在民生实事中对“菜篮子”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对豆制品、屠宰场、农贸市场的建设和改造上。2009年,我们更关注的是实实在在的食品安全。

  有“身份证”农产品更吃香

  “产品名称:菜心;收获日期:3-16;包装日期:3-16;供应商:深圳市旺泰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小古基地……”

  这是一包无公害蔬菜的“身份证”。3月16日上午,在华润万家益田店,福田市民罗先生挑选了一包透明包装的菜心,随即走到店里的“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条码查询平台”进行了扫描。看到电子查询平台上清晰地显示出这包菜心的翔实信息后,罗先生才放心地把它放到了自己的菜篮子里。

  “这些蔬菜不仅包装很好,而且有‘身份’有‘来头’,老百姓吃起来放心。”在超市的蔬菜档口,记者拿起罗先生购买的这种蔬菜一看,除了超市打上的价格标签,包装带上还有“农产品生产基地条码标识”、“无公害蔬菜”这两个标识。显然,这些标识让老百姓更加认同它的身份,也更认可它的健康和安全。

  多年以前,深圳已“抛弃”了农业生产的能力,为满足1200万人的需要,为保证深圳市民“菜篮子”和“米袋子”的丰实,深圳只得向外要资源。深圳市农林渔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深圳目前已经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外省以及河源、东莞等省内城市建立起六批542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蔬菜基地171个,种植面积18.73万亩,年产量100.42万吨;生猪生产基地263个,年出栏生猪567.74万头;水产品生产基地108个,养殖面积23.1万亩,年产量27万吨。

  据市农林渔业局局长赖志平介绍,2008年从农产品生产基地运回深圳的蔬菜有79.5万吨、生猪203.8万头、水产品10.3万吨,生产基地回运的农产品占据深圳市场农产品消费量的40%以上。

  罗先生所买到的菜心,就来自于生产基地,有着安全和质量的保证。据了解,深圳农产品基地及其农产品都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定认证,农产品达到了国家质量安全要求。两年来,深圳农产品质检机构对回运深圳市场的农产品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抽查。2008年抽检全市蔬菜148.1万份,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为96.48%;抽检生猪样品18.31万份,生猪肉品“瘦肉精”污染监测合格率99.2%;水产品5826份,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98.59%,这些合格率已经超过了2009年定下的目标。

  成本增加“身份证”推广难度

  2009年1月,深圳市第一台“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条码查询平台”走进华润万家益田店,这种EAN条码系统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条购买放心菜的渠道,也为相关政府部门建立了一个监管平台。深圳市农检站站长黄昭瑜介绍,可以通过这个监管平台对蔬菜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可以迅速追查原因,追究责任。利用这一套解决方案,可以对蔬菜生产、经营和消费的全过程进行追溯,有效追踪和查明质量安全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甚至可以追溯到某块田地。

  深圳市农林渔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9年深圳将为大部分基地农产品建立“身份证”,通过对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粘帖特殊标识,如蔬菜EAN条码标识,生猪检疫针印标记等,并尽快实施水产品标签管理,建立每一批蔬菜、生猪、水产品各自的“身份证”。

  而这种颇受市民好评的这种条形码认证制度是否会推广到所有基地农产品呢?深圳市农业处处长张勤添认为有难度。“应用需要生产基地对农产品的生产有详细记录。”他告诉记者,“目前来说,应用的比例还不是很高,去年是政府通过财政补贴进行试验,效果不错。但是生产成本太高了,一斤菜成本增加了近一毛钱。如果让市场承担的话,这部分成本肯定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必将增加消费者的负担。”

  据张勤添介绍,基地目前对蔬菜的施肥、用药、用药的剂量等都要求有明确记录,深圳市政府对建立“蔬菜档案”进行额外补贴,市外基地每亩1000元左右,市内基地每亩1400元左右,从2006年8月开始,分批发放补助,为期三年。“现在的挑战是,政府补贴发放完之后,基地生产企业还会建立生产档案吗?他们自己愿意承担记录需要的成本吗?”张勤添的信心并不大,在他看来,如果要强制保留这一政策,还需要在政策或法律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不过,他最后透露,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研究降低成本的办法,或者寻找新的替代方式。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