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产粮大县搞工业:要粮食还是要经济?(2)

2009/3/18 11:05:54 来源:新华网

     陷入“要粮食”还是“要经济”两难境地

     东北地区三个产粮大县县委书记坦言,生产粮食对地方财政几乎没有贡献,产粮大县如何在保证粮食生产与发展地方经济的博弈中破题,一直让他们难以做出抉择。

     榆树市市委书记李国强说,作为全国产粮状元县的书记,向上,要对国家粮食安全负责,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向下,单纯依靠粮食生产,既不能富民也不能强市。“带领100多万人种地,我有责任让大伙富起来,但光是种粮食,别说增加农民收入,就是养活4万多财政供养人口都有困难。”他说:“在现有的政策和资源条件下,我们只有在工业上做文章,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民卖粮难,而且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他认为,把大量玉米变成工业产品,对国家粮食安全不能说没有负面作用,他一方面看着各种工业项目拔地而起很高兴,另一方面看着被占用的大量黑土地倍感痛心。

     黑龙江省五常市市委书记裴君说,产粮大县要稳定粮食生产,一方面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同时也要调动地方干部的积极性。五常市2.4万财政供养人口,人头费、公用经费、社会事业费、保障资金、城市建设等,没有七八个亿根本运转不过来。他说,无奈之下,他们喊出了“工业强市”的口号,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招商引资、工业项目上。

     黑龙江省虎林市市委书记孙永成说,经济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是产粮大县普遍存在的历史顽疾,除了粮食生产之外,第二产业不发达,第三产业自然也上不去,而粮食生产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又太小。他说:“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1.67亿元,单纯工资性支出就将近1.5亿元,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年人均办公经费还有750元,可现在只有450元。”据了解,由于缺乏办公经费,虎林市乡一级政府到了冬天基本都关门,乡镇长、书记共同租用一个四五十平方米的民房维持办公,全县欠债达3亿元以上。

     县委书记们表示,作为传统的产粮区,招商引资搞工业实属无奈之举。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发展县域经济最好的出路就是工业化,但地方官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招商引资上,对粮食增产也不利。他们表示,如果他们能把精力都放在粮食生产上,不用多久,粮食产量肯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