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多美滋事件迷雾:患病宝宝为什么不断增加

2009/3/18 14:12:07 来源:金融界

    在上海质监局2月13日关于“多美滋奶粉未检出三聚氰胺”的通报基础上,2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再次向媒体宣布,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质检总局对2008年9月以前生产的乳制品开展了三聚氰胺专项检查,多美滋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未检出三聚氰胺。

    然而,连续的“无三聚氰胺”通报,并未让围绕在多美滋头顶的疑云散去。

    “截止到17日晚,我们了解到的结石宝宝已经达到107人,其中,此前没有病例的广东也出现2例,最小的才60天。”2月18日,“多美滋结石宝宝”家长蒋亚林在电话中告诉本报记者。

    蒋亚林称,当天,卫生部的专家调查小组来到她位于贵州凯里的家里,了解了孩子的患病情况,并向她表示,将对小孩的身体状况做重新检测。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患病,而多美滋又称不含三聚氰胺,我们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蒋亚林说。

    与此同时,一场围绕蒋亚林与多美滋“洋品牌”身份的质疑和讨论,已经在互联网上弥漫开来,让关于多美滋的迷雾越来越浓。

    问题在哪里?

    一边是质监局的无三聚氰胺报告,一边是不断增加的患病宝宝,问题究竟在哪里?

    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孙西钊告诉本报记者,肾结石有一个自然发病率,每10万个孩子大约有1个孩子会患有肾结石。三鹿事件爆发后,全国很多婴幼儿为安全起见都进行了体检。因此,会有一些因为自然原因导致患结石的孩子被筛查出来。

    包括三聚氰胺在内的物质,则导致了更高的发病率。但上海质监局声明称,“2008年9月14日前生产的多美滋配方奶粉,企业共送检1741批”,“全部未检出三聚氰胺”。

    北京广盛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刘春泉认为,“表述有些问题”。在他看来,“送检产品”的主动权在厂家手中,送检之前,一般厂家自己应该做过检测。根据一般的经验,检验人员通常对送检的产品只会注明“只对来样负责”。而上海质监局此前的通报,并未做这方面注释。

    不过,18日,蒋亚林也对记者坦承,2008年10月8日后,自己和几位多美滋患病孩子的家长曾自费将三批服用的多美滋奶粉送去杭州的相关部门检测,的确没有发现三聚氰胺。

    但她同时坚持称,“一般由奶粉导致结石的原因可分为:高渗透压,奶粉中的乳清粉含盐过高,奶源含有偏高浓度的双氧水和人为抗生素、其他化学物质等”,“而这些,上海质监都没有提到。”

    刘春泉也表示,没有检测出三聚氰胺,并不能排除奶粉中有其他可能导致肾结石的物质。

    据孙西钊介绍,结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阳性结石”即含钙结石,一是“阴性结石”即非钙化结石。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南京鼓楼医院曾经对三聚氰胺导致的结石做过检测,全部为非钙化的阴性结石。而目前已经报道出来的多美滋结石宝宝,所患的多数为含钙结石。

    “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了。”蒋亚林说,对于此次前来的卫生部专家,她寄予了厚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