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乳制品上月产量首次正增长

2009/3/24 11:10:03 来源:消费日报

  去年发生的问题奶粉事件,让我国乳制品行业受到重创,在多方严管、企业共同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者重树信心下,目前,乳品行业产销开始回暖,逐渐走出三聚氰胺的阴霾,同时乳业新格局正在形成。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2月我国乳制品产量145.11万吨,同比增加
13.8%%,这是去年9月问题奶粉事件爆发以来我国乳品产量首次实现单月正增长。今年1—2月,我国乳制品累计产量达284.83万吨,同比增加9.1%%;液态乳累计产量240.65万吨,同比增加9.1%%。专家认为,乳业恢复超过预期,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在逐步淡去。

    业内人士表示,上述数据被诸多业内人士视为行业复苏的信号。虽然从今年1—2月整体情况来看,乳业产量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较大幅度下滑,但从2月份的数据来看,无论是液体乳还是乳制品,其产量增速均已恢复至去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的增长水平,产量绝对值也已恢复至事件前的85%%,乳品行业正在迅速恢复。

    多方严管护航乳业走出阴霾。专家认为,液体乳及乳制品作为高营养的大众消费品,其消费具有一定的刚性,恢复速度较快,体现出生活必需品的特征。在《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的背景下,乳品行业不断规范,消费者信心进一步恢复。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对婴幼儿配方乳粉、普通乳粉和其他配方乳粉、液态奶进行了三聚氰胺抽样检测,抽检结果显示,市场销售新生产的主要品种乳制品均符合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

    据悉,此次抽检到的品牌婴幼儿配方乳粉、普通乳粉和其他配方乳粉,抽检到的蒙牛、伊利、光明、三元、完达山、卫岗、银桥等公司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液态奶,均符合相应的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

    乳业格局发生巨变,新版图为乳制品产销量扩大奠定了基础。业内人士表示,一边是三鹿破产拍卖,一边是二线乳企借机扩张。一张中国乳业的新版图徐徐展开。

    业内人士说,曾经销售额超百亿元的奶业巨人三鹿轰然倒塌;曾经默默无闻的地方品牌,吹响了冲击乳业第一阵营的集结号。瞄上乳业第一阵营的不止三元。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部分诚信经营的中小企业在国家检测中幸免于难,三聚氰胺事件重创了中国乳业,却给了二线品牌重新“洗牌”的机会。

    于是,在配方奶粉上,完达山、飞鹤、贝因美等一批二三线品牌纷纷开始跑马圈地;而在乳饮料市场上,已被外资投行掌控的太子奶、美国嘉吉插手的花花牛、达能新收购的妙士,均重整旗鼓。“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占领更大的市场。”这已成为众多二线品牌的共识。

    专家指出,乳制品行业只有产销率达到或接近100%%的时候,产量增长的数据才真正有意义。因此,目前无法从产量增长单方面推导出行业形势转好的结论。专家强调,三元收购三鹿之后,乳制品行业人才、管理、文化、市场等多方面的整合才刚刚开始,行业整体并不会因为局部的收购行为而完成整合,国内乳业仍然处于局部调整深化时期,整体处在等待市场恢复的“伤口愈合期”,距离真正复苏还有一段时间。(本报记者 顾克非)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