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绿色食品:岂能只要“光环”?

2009/4/2 16:47:56 来源:烟台日报

    “民以食为天”,前段时间,“三鹿奶粉”、“咯咯哒鸡蛋”等一连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严重担忧,也为我国“三品”质量安全敲响了警钟。眼下,我市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认证越来越严格。到目前为止,已有1家企业、2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89家企业、208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4家企业、40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然而,由于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意识的淡薄,目前不少获证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重认证、轻管理”现象。

      据了解,“三品”认证实施的是标准化生产模式,是“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要求“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目前,我市“三品”认证企业基地分为农场式经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三种组织形式。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全面按照生产操作规程执行的企业不足70%。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使用不严也是一个问题。在绿色食品年检评价中“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购买和使用合同情况”一项占30分。如果没有购货合同、购买发票、使用记录,那么这一项就要扣分,年检就不能通过,认证证书则不能继续使用。而“三品”认证主管部门在年检中发现,部分企业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使用上存在不严的问题。此外,部分企业存在缺乏自我约束机制的问题。“三品”认证初期,对于企业的基地都要求挂牌生产,挂牌内容包括企业“三品”名称、作物名称、证书编号、面积、发证机关、建设单位、法人代表、竖牌时间等8个内容,以便接受社会监督,这对企业本身也是一个自我约束,但在实际生产中,多数企业基地根本没有竖牌。

  然而,目前有的“三品”认证企业,虽然证书已经到手,但生产经营者却缺乏诚信自律意识,放松了生产环节上的监管。具体表现在:生产记录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些企业生产记录不全面或不够规范,甚至未建立生产记录;有些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并有极少数企业违规操作;一些获证企业没有使用标识或使用标识不规范;有的企业与其生产基地联系不紧密,全程质量监控有脱节现象,标准化生产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等。

  有关专家表示:“三品”认证不能光追求数量,应全面监控“三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突出整治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证书标志使用等,坚持产地环境监控与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相结合,规范投入品使用与开展生产技术服务相结合,包装标识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相结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与强化获证单位质量安全意识相结合,打造从“田间到市场”的安全链条。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