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正式发布

2009/4/21 9:53:21 来源:农博网

 日前,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共同发布了《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此次调查历时半年,共覆盖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旨在全面了解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深入推进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建设。其中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重点对各地商务主管部门、1919家城市市场、1835家农村市场、9329位城乡消费者进行了调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全国2326家大型超市、超市门店,2392家便利店进行了调查。

  调查报告指出,2008年我国流通领域市场秩序逐步改善,上市农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市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后,食品流通法制建设明显加强,城市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不断提升。但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物带来的新问题,使食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心不足,农村市场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仍未根本改观,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食品可追溯制度逐步推进。100%的超市实施商品进销存(台帐)管理制度,九成设有商品质量管理制度,并能够对不合格食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场地(厂)挂钩、经销商管理、不合格食品退市、商品购销台账等制度已基本建立,农贸市场的各项管理制度也逐年完善。分别有87%、36.5%和27.7%的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设置了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有48%的批发市场和54%的农贸市场配置了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各超市集团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配备的专职人员平均达24人。

  上市农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通过加强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生产监管,严格市场准入把关,初级农产品质量保持在高水平上逐年稳步提升。2008年蔬菜(农残)、生猪(瘦肉精)的合格率分别为96.3%和98.6%,较2007年有小幅上升。

  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物带来食品安全新问题。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广大消费者食品消费信心,由此暴露出的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物问题,也给食品安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三鹿奶粉事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近年来,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等事件时有发生。由于非食品添加物具有发展迅速、检测手法有限、隐蔽性强等特点,流通企业对包装食品和生鲜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有限,食品安全控制越来越困难。

  消费者食品安全满意度下降,最不放心儿童食品。调查显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逐年增加,城市消费者关注度高达95.8%,农村消费者关注度也达到了94.5%。但高关注度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不足,满意度欠佳,分别有20.2%城市消费者和18.3%的农村消费者认为当前食品安全形势“问题太多,令人失望”。调查还显示,消费者最不放心儿童食品。仅有15.8%的城市消费者和15.1%的农村消费者对儿童食品表示“放心”,却有27.6%的城市消费者和27.5%的农村消费者明确表示“不放心”。

  农村市场小作坊进货比重和散装食品销售比重均大幅较少。调查结果表明,批发市场、生产厂家已成为农村市场进货的主渠道,占比达66.1%,通过小作坊进货的比重明显下降,仅为8.8%;销售无贴牌或散装食品的农村市场比例为61.7%,比2007年下降了20.7个百分点,并且80%以上市场销售的无贴牌或散装食品占其食品总销量的比例都在40%以下,比2007年下降了14.7个百分点。

  农村市场基础建设亟待加强。调查发现,农村市场基础设施普遍落后,特别是检测等设施设备严重缺乏,市场准入无法把关。仅有33.6%的农村市场配置了农残速测仪等初级设备,而且其中只有21.8%的市场的有效使用率在80%以上。农村市场基础建设亟待加强。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