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大豆之殇

2009/4/21 13:42:2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经过一年多的沟通协调,由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起的国家大豆产业(加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入了最后的筹备阶段。3月底,一份名为《关于成立国家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请示》已经上报科技部。

    让东北大学副校长、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冯晓高兴的是,尽管联盟尚未成立,但已经有来自国内大豆产业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17家单位申请加入,还包括黑龙江省外的加工企业。

    “我们的联盟是面向全国性的,希望借此带动大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4月17日,冯晓告诉本报记者。

    彼时,新一轮进口大豆的低价冲击正大规模袭来,国产大豆再次深陷生存危机。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的停产,主产地黑龙江农民手中还有200多万吨大豆还未销售。

    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参赞报告显示,2009/10年度(10月到次年9月)中国大豆收获面积预计为910万公顷,低于上年的950万公顷。大豆产量为1560万吨,相比之下,上个年度为1600万吨。

    报告还预计2009/10年度中国可能进口3800万吨大豆,相比之下,2008/09年度的进口量为3620万吨。

    但不可忽视的是,各方的突围力量也在酝酿,致力于研发与加工相结合的科研战略联盟仅是其中一支。

    推动产研新合作

    “对抗进口大豆,之前都是打阵地战,用劣势去与国外的优势竞争。”冯晓认为,国产大豆在出油率上不及进口大豆,但是在蛋白质方面,则有优势。更重要的是,豆油的附加值远远低于蛋白类产品,但很长时间以来,国产大豆还是多被用于榨油,而非食品蛋白类市场。

    黑龙江大豆协会一位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国产大豆未来必须要走高蛋白这条路子。但是,目前国内大豆加工业生产经营方式总体比较落后,在科研方面的深加工企业并不多。

    “目前国产大豆面临的问题是缺乏一个技术创新体系。”这正是冯晓推动建立产业联盟的初衷。在他看来,此前科研机构与加工企业之间关系一直停留在表面,合作多为面对政府的共同承担项目上,松散且自主性少。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