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问题鸡蛋频现,究竟什么在幕后“捣蛋”

2009/4/21 13:53:0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鸡蛋的概念是什么?自从出现了“南京五部门辨蛋”(本报3月24日报道),接着又有了“长沙‘问题鸡蛋’事件”(本报4月16日报道)后,人们对早已熟悉得不得了的“鸡蛋”,真要较起真来,又变得有些似是而非了。

    而在舆论的众多质疑声中,焦点也似乎已不仅是“鸡蛋”本身了。

    表面的问题

    在长沙“问题鸡蛋”事件中,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的检验报告显示,抽取的鸡蛋样品指标全部合格。而长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有关人员说,消费者反映的涉嫌“问题鸡蛋”有可能是鸡蛋低温储藏和运输不当出现的极个别现象。

    权威部门的解释,似乎并没有获得广泛认可。众多质疑声中,首先引发的还是人们对于“常识”的广泛探讨。

    有网友颇为不解:蛋没问题,难道问题出在鸡身上。有新品种的鸡孕育出来了。抑或像小品中说的,是公鸡里的“战斗机”?看来,什么是鸡蛋,的确成了一个问题。

    《珠江晚报》的文章表达一个很有逻辑性的推论:此前,我们只知道,温度高了,鸡蛋就可能变熟,温度适中,会孵出小鸡。如今,又掌握了一门知识———温度一低,蛋黄就可以当球来抛?

    质疑声中,对长沙市“问题鸡蛋”进行检验的有关部门则是另一个舆论关注的焦点。

    《荆楚网》网友说:不知是长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调戏大家,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前面说“问题鸡蛋”没问题,后面又友情提示我们一些好方法,以避免买到“问题鸡蛋”。这就让我们却步和纳闷了。

    《珠江晚报》的文章也说:我要买鸡蛋,还得亲自查来查去。问题是,连鸡蛋都可能“作假”,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之类的就那么可靠吗?

    真正的问题

    鸡蛋怎么鉴定真伪,是个常识问题。但恰恰就是一个常识问题,却牵扯了舆论这么多的精力,不仅让人疑问,究竟是什么在背后“捣蛋”呢?

    对此《红网》网友分析说:在市场经济社会,政府不直接介入经济活动,而是加强对市场监管,这本应是一个方向。监管部门只是公民的委托代理人,但现实中一些代理人在被授权委托之后,却把自身当成了权力的主人,甚至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这样的监管,最终就会变成随心所欲的监管、选择式的监管,必然会危害公信力。

    而《齐鲁晚报》的文章则这样分析:“问题鸡蛋”难以绝迹,表现出了一种典型的“制度依赖症”的存在。过分依赖制度、标准,而无视一些基本的社会和自然常识,无视群众的现实生活经验与实际心理感受。这不仅会导致他们在具体的执法实践中相互扯皮,还可能使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受影响。

    制度确实是必要的,但制度却不是万能的,也很难是面面俱到的。现实生活中仍不免存在一些空白地带,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善于运用基本的社会常识,去及时解决困扰群众的现实问题。而不能为了维护某个行业的利益,就无视群众的消费安全,任由人们在担忧与不安中生活。(记者张超)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