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污染源无处不在 山泉水何时能变甘甜?

2009/5/3 10:56:53 来源:网友

      乐山市五通桥区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合口下游,境内有芒溪河、磨池河、沫溪河、眠羊溪河等河流,水资源丰富,由于祖祖辈辈养成的习惯,当地村民习惯饮用山泉水。

  半个世纪前,饮用山泉水并不稀奇。但是在工业不断发展,污染源无处不在的今天,饮用山泉水是否安全?

  -本报记者 刘若辰

  [现状]“豆芽房”有市场

  “生出的豆芽又白又嫩,磨出的豆腐更是爽口。”在乐山五通桥,当地人把出甘甜泉水的地方称为“豆芽房”。乐五公路一侧,挂着一个不起眼的牌子,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豆芽山房”几个字。旁边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几根拇指粗的塑料水管伸出头来。水管背后是上百米长的地下管道从山上引水下来,形成一排奇特的“泉眼”。

  4月20日上午11时左右,牛华镇新建街的骆全寿骑着两轮摩托风尘仆仆地赶来,摩托车上载着三个白色的水桶很快就接满了。每天上午八九点开始,这里就围满了从周围赶来取水的人,哪怕走上好几公里的路程也要去取回最地道的泉水,甚至一些市区的餐馆也来取水。

  牛华镇杨柳村往村里走,在村里人叫“阎王坡”的地方,有一片最大的泉眼,是村上的“集体财产”。杨柳村6组的杨清华婆婆指着自家两个大水桶说:“这个桶每个装50斤,一家5口人吃水,两桶可以吃三天。”杨婆婆嫁到这个村已经52年了,一直都是吃山泉水,“两年以前,泉水开始收费了。”

  往山上再步行七八分钟,可以看到“阎王坡”上搭起的一间砖房,墙上写着“放水时间,上午7点至9点,下午5点至8点”。“我们村的水,只卖给村上人。”看水员郭平云告诉记者,到今年8月做这份工作就满三年了,“我每个月领200块钱看水费。”卖水票的费用是郭平云的工资来源,还有一部分用作维护取水的阀门管道:“15块钱的阀门2个月就要换一次。”

  [隐患]泉水质量谁来保障?

  除了“集体财产”,附近还有三四家这样的“家庭引水工程”。杂货店老板林文玉两年前投资三万多元引水下山出售,0.5元一桶,一桶50斤。虽然销路很好,但据记者了解,无论是集体引水还是私人引水,这些山泉水的出售和饮用既没有经营许可,也没有经过卫生、质检等部门的检测。

  “前段时间,豆芽房的水微微透绿,一闻还有股轻微的青菜味。”三塔村村民雷锡太说,那段时间都不敢取水喝。据记者了解,这是因为当时三塔村泉眼上方不远的地方新建了一家食品加工厂,而该厂的排污设备不配套,致使污水渗透污染水源。“豆芽房”的人立即跟食品厂交涉,直到食品厂排污通道修建完工泉水才恢复洁净。

  “看起来清澈了,实际上未必。”乐山市卫生局副局长陈玉辉说,泉水卫生与否,不能凭肉眼判断,必须经过仪器检测,而没有经过检测和净水设备处理的泉水,不提倡直接饮用。目前,卫生局主要对集中式供水进行卫生检测,老百姓自发饮用山泉水不属管辖范围。

  此外,“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和水产养殖等非点源污染依然是污染源。”市环保局副局长夏光程表示,对于山泉水来说,自然灾害比如山洪、地震等也都会影响水质。

  但老百姓饮用山泉水已成习惯,怎样让他们喝上安全放心的山泉水呢?

  [措施]能否借鉴泥溪镇山泉模式

  有人建议乐山五通桥借鉴宜宾泥溪镇山泉模式。泥溪镇位于岷江河畔,山山环抱,山山有泉,远近的乡亲都上山取水。返乡农民工章文举从中得到启发,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拿出打工积攒下来的70多万元资金,省质监局因此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今年3月,被定性为优质水的“清草坡山泉”面市。章文举透露,工厂负责产水,当地老百姓负责销售,利润各半,共同致富,预计第一年的产值将达到300万元、利润60万元。

  既保证了泉水的纯净、安全,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何乐而不为?陈玉辉则表示,按照市场模式开发大小泉眼,并非处处适合。像泥溪镇那样集中供水,卫生部门和质监部门能够跟踪监测保证水质,但一般的山泉出水量没有保证,以杨柳村为例,泉眼每天出水仅3000到3500斤,枯水季都不够本村人吃,开发从何谈起?检测又怎样进行?

  林文玉感叹,本来政府不允许出售未经净化处理的山泉,但村民们并不认为未经净化就不能饮用,“目前只能从卫生宣传的途径加强老百姓对饮水安全的认识。”此外,政府各部门还需要相互配合加强监管水质。

  还有人认为,水资源是国家的,目前各泉眼的售水费,应该是泉水管理费,大部分应该用于泉水的防污、净化,“调动民间防污力量,是眼下保证水质的最好途径和措施。”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