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谨防新一轮猪肉价格“大起大落”

2009/5/8 8:24:33 来源:四川日报

  “前年贵如银,今年贱如草”。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刚经历一轮“大跌”的猪肉价格,再次面临甲型H1N1流感疫情不断扩散的影响。进入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猪价逼近 “盈亏平衡点”,猪肉消费量有所下降,少数养殖户甚至开始淘汰能繁母猪。

  养殖户:猪肉价格逼近“成本线”

  福建省物价局办公室提供的最新数字显示,截至5月4日,全省生猪出栏均价比节前(4月29日)下降10%,主要猪肉品种均价比节前下降4.9%。

  “种种迹象表明,流感恐慌让生猪养殖业雪上加霜。”有关专家说,目前生猪价格已逼近“盈亏平衡点”。

  在福建大型生猪养殖加工企业光华实业公司采访,“猪粮比价”“生猪售价”两张图表上面的曲线像股票的走势一样跌宕起伏。“从大涨到大跌,像坐过山车一样。”福州市养猪行业协会会长郑谋铨叹息道。

  目前,江西一些地方生猪养殖户已出现亏损。江西南康市赤土养猪协会会长刘升贵的养殖场年出栏生猪七八万头。“现在市场价低迷,毛猪销售价格为每公斤10元,而成本价11.2元,每卖出一头猪就要亏损几十元!”刘升贵说。

  这个养殖场的统计报表显示,今年生猪销售量逐月走低:2月份卖出7000头,3月份卖出6000头,4月份至今卖出2000头。

  今年以来,我国猪肉价格已下跌20%左右。个别省份如湖南、四川等生猪生产大省,甚至接近价格中度下跌的“黄色预警”区域。

  一些专家分析认为,猪源充足、供应增加、消费减少是当前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

  消费者:流感担忧“连累”猪肉消费

  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最近表示,目前我国尚未在猪体内监测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没有证据表明疫区病例是由猪传染给人,食用猪肉是安全的。

  但记者走访一些城市超市和农产品市场发现,因为甲型H1N1流感起初被冠名为“猪流感”,对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仍有一定影响。

  在北京、郑州、福州、南昌等地鲜肉市场,谈及猪肉销售情况,一些柜台或摊点的销售人员情绪比较低落。他们反映,最近猪肉销量有所下降,有的市民减少了猪肉消费量。福州一家鲜肉柜台负责人说,正常情况下,每天能卖100多公斤猪肉,现在减少了两成。

  在北京金五星农产品市场,一些市民坦言,他们吃猪肉少了,吃牛羊肉多了。

  农业部有关人士指出,中国作为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对猪的问题应给予特殊关注,因为这影响到国计民生。“严格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完全正确。但不要让中国养猪业无辜受到连累,更要避免不必要的、过度的恐慌。”

  防止猪价过度下跌政府调控或将启动

  人们还记得,2006年5月,全国猪肉均价跌至每公斤10元,猪贱伤农,不少养殖户挥泪大量宰杀母猪。到2007年下半年,猪肉价格疯涨,平均每公斤超过20元,同比上涨86.5%。不少媒体和市民惊呼:“吃不起猪肉了!”

  如今,新一轮“猪贱伤农”又至,“流感恐慌”更助长了肉价下跌。

  江西省东乡县养猪行业协会会长彭明高说,现在生猪价格形势与2006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根据国家今年初出台的 《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在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时,将猪粮比价作为基本指标。当猪粮比价低于5:1,表明价格重度下跌,启动一级响应,大幅增加中央冻肉储备。如未达到调控目标,政府还将采取补贴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必须明确的是,不伤及猪农和消费者的利益,其重要意义与严防甲型H1N1流感一样重要。”农业部有关人士说。林长光等专家表示,养猪业一怕暴涨暴跌,二怕疫情传播,要稳定国内肉价,急需完善敏锐的调控和防控机制,从长远看可考虑尽快上市生猪期货,给市场提供周期性价格信号,真正走出“大起大落”的行业怪圈。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