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添加剂并非“魔鬼”专家教您读懂“食品添加剂”

2009/5/11 9:32:12 来源:网友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月28日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在第四章以立法的形式,强化了对食品添加剂的严管与规范。

    近年来,由于滥用食品添加剂及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使食品添加剂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不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基本知识,不了解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工艺中所起的作用,许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误解,误将部分食品安全事件的起因归于食品添加剂。再加上一些不科学的宣传,使本来食品中不可或缺的食品添加剂成为人们担心的不安全因素。日前,记者就食品添加剂及相关问题采访了市质监局质检所食品中心主任姜俊、市质监局食品处处长王忠。

    走出误区: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

    记者:近年来,由于相关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食品添加剂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您能介绍一下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与食品添加剂的关系吗?

    姜俊:在这里,我首先要纠正很多人的对食品添加剂的一个误解。像用三聚氰胺提高牛奶中蛋白质的检测值,用甲醛发泡海产品,用吊白块漂白粉丝,用苏丹红给辣椒油增色,都是国家禁止的。因为,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等物质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食用物质。这些物质大都属于工业用添加剂或工业级化工产品,属非食品用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不能用于食品中。但是,非食用物质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却可以提高食品的某一虚假指标,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为节约成本,谋取暴利,非法将原本就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原料当作食品添加剂来使用,使其蒙受了不白之冤,严重损害了食品添加剂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记者:那么,到底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呢?

    姜俊:《食品安全法》的附则对添加剂的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在豆浆中添加卤水(氯化镁)可做成豆腐、用红曲米替豆腐乳着色等等。近一、二百年来,随着化学、工程等学科的发展,出现了品种繁多的人工合成添加剂,同时也为食品加工带来了变革。

    按照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为22类,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漂白剂、着色剂等。举个例子来说,甜蜜素是甜味剂,苯甲酸、山梨酸是防腐剂。我国食品添加剂应用领域广泛,尤其是营养强化剂,甜味剂、增稠剂、乳化剂、防腐剂等发展较快,“天然、营养、多功能”已成为添加剂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而大多数添加剂,都是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之后,才引入中国的。

    重新认识:食品添加剂并非“魔鬼”

    记者: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姜俊:事实上,由于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也成为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食品工业的进步和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改善食品的质量、档次、色、香、味、形态、营养价值,延长食品、原料的保质期,改善食品的加工工艺性能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