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五粮液质疑再辨析 掀开税收潜规则半块布(4)

2009/5/18 12:02:20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普什露真容?

  其实,最大项资产—普拉斯的极低增值率只是一个“障眼法”。普拉斯成立于2008年8月29日,注册资本为1.5亿元,由普什集团以其拥有的经评估后的酒类相关资产和负债以及部分现金出资设立。当时系根据中联评估出具的评估报告,评估基准日是2008年6月30日,报告签发日为2008年8月25日,酒类相关资产和负债系采用成本法评估。

  也就是说,在本次评估之前,普拉斯的相关资产已经进行过一次评估,资产的增值已经体现在前次评估中。具体而言,当时的评估情况是,资产账面价值26.81亿元,评估值36.68亿元,评估增值9.87亿元,增值率36.82%;负债账面值2906万元,评估值2906万元,无增减变化;净资产账面价值23.90亿元,评估值33.78亿元,评估增值9.87亿元,增值率41.30%。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8月31日五粮液拟收购的上述五项资产的评估方法皆是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即资产基础法与收益法—现金流折现法(DCF),而普拉斯成立之时的评估却仅仅是采用了资产基础法。

  根据五粮液所披露的“普什集团拟以与酒类相关资产及负债对外投资设立新公司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书”,其主要参考资料中包括普什集团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6月会计报表及审计报告,但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不过,2008年12月4日签发的关于普拉斯的评估报告中,倒是介绍了普什集团用于投资设立普拉斯的经营性资产近几年模拟资产、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概况。

  早前,曾有专家怀疑五粮液通过关联交易向普什集团输送利益。据当时点滴披露数据的计算,2003年普什集团总资产收益率高达9.74%,净资产收益率高达55.02%。表2的数据显示,与当时所计算的普什集团2003年的一些指标相比,近年来普什集团酒类业务总资产收益率情况变化不大,但净资产收益率却大幅下降,2006年度仅为9.4%。至于下降的原因,则是普什集团酒类相关业务的极低资产负债率造成,2006年末该比率仅为10.58%。

  前述专家曾计算,2003年末普什集团总资产25.53亿元,资产负债率82.30%,按此计算则当时有负债约20亿元,净资产为5亿元。而表2显示,2006年末普什集团酒类相关业务的净资产为26亿元,负债仅为3.08亿元。也就是说,三年之中,普什集团净资产增加了20亿,负债减少了17亿元,变化不可谓不大。

  这种巨大变化的具体原因很值得探讨。难道三年中每年赚取6亿多的净利润?这又与近年来每年不到3亿元的净利润不符。或者是股东进行了增资扩股?但在围绕着五粮液酒的产业链中,这种巨额增资扩股资金从何而来?又或者,普什集团自身仍是债台高筑,但为了最大程度套现,从而将巨额资产及极小量的负债剥离给了将被五粮液收购的酒类相关业务?如果是这样的话,普什集团其他业务经营怎样,那巨额的负债与小量的净资产是否埋藏了其他业务经营不善的困局?

  其实,将普什集团酒类相关资产先评估成立普拉斯,再将普拉斯进行评估后卖给五粮液,这种“多此一举”式的运作本身便显得不尽合理,不仅增加了运作的相关环节,也多了一次评估与相关费用等。

  同时,就普什集团酒类相关资产而言,对其评估存在先天缺失。因为有了五粮液的存在,才使得普什集团的酒类相关资产有了意义与价值。于是,收购的实质是,五粮液花巨资购买因五粮液才变得有价值的资产。所以,就五粮液而言,这种对普什集团资产的评估实质上是缺乏独立性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