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三聚氰胺走了 解抗剂来了

2009/5/20 14:56:35 来源:当代健康报

  有些奶制品企业明知奶“有抗”,却昧着良心使用“解抗剂”将其人为变成“无抗”。监管部门不应无动于衷。

  上海市区各家连锁超市和卖场统一行动,将外包装印有“无抗奶”标识的牛奶统一下架。涉及品牌包括光明、完达山和三元,共27个品种,其中仅光明品牌就涉及17个品种。

  今年3月9日,卫生部公布《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其中指出,β-内酰胺酶(解抗剂)可以用来分解和掩蔽鲜奶及奶制品中的残存抗生素,冒充“无抗奶”坑骗消费者。“解抗剂”的作用旨在将“有抗奶”中的超标抗生素分解掉,使牛奶顺利通过检测。有报道称,六部委突然叫停“无抗奶”,很大程度上是防止企业在牛奶及奶制品中使用“解抗剂”。

  人会生病牛也会生病,使用抗生素不可避免。中国的奶牛会使用,外国的奶牛也照样使用,但二者的大不同在于:前者使用后没有间隔期(用药期和休药期)———就如刚打了农药的青菜就敢上市叫卖。而且有些奶制品企业明知奶“有抗”,却昧着良心使用“解抗剂”将其人为变成“无抗”。后者使用后自觉执行间隔期———形如刚打了农药的青菜必须一周后才能上市。而且,一旦发现有奶“有抗”,奶制品企业绝对不会收购,更不会昧着良心使用“解抗剂”。既然有的“无抗”是通过“狸猫换太子”的恶劣手段解决的,监管部门为何无动于衷?长年累月,消费者不知喝了多少“解抗剂”。

  奶的“坏消息”排着队被揭露,不知何时是个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