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环保风暴:养猪业遭遇第三风险(2)

2009/6/7 13:01:59 来源:农产品加工信息网

  养猪环保成本需要分摊机制

  “养猪业的污染治理是个老大难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经费投入。”漳州市农业局能源环保站的科技人员说。

  据介绍,一头百斤的猪一天排出的粪便在5公斤左右,而因冲猪舍形成的污水约为30公斤。因此养猪场多选择在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但大量的污水直排河流反过来又造成严重污染。

  漳州市副市长刘文标表示,养猪业关键要搞好规划,在规划区内实施相对集中饲养、污染集中治理。

  漳州市政府要求,在10月底前要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50头以上的养猪场必须进行环评,实行排污许可。将加强环境监测,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从而确保达标排放。

  靠“铁腕执法”能否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环保部门认为,现在工业污染的执法处理都很难,光靠执法来“堵”难度很大,执法成本太高可能出现“管不胜管”的局面。

  一位环保人士说,要派人进村入户巡查,发现不达标排放的依法先要责令整改,到期不整改的才可以处罚,不接受处罚还得申请法院执行。“九龙江流域几万养猪户,一家就拖你几个月,要多少执法力量才够用!”

  工业领域常见的“谁污染谁治理”的治污思路,也被运用到了九龙江领域的养猪业污染整治中。对此,漳州市农业局的一位干部表示,“又要猪肉便宜又要猪不污染,这难两全,养猪业的污染不仅是养殖户造成的,也是广大消费者造成的,仅要农民为此负担显失公平。”

  养猪业污染整理到底需要多大投入?漳州市农业部门的测算显示,如果采用“零排放”技术一头猪要摊100元,立体种养模式一头猪要摊86元。记者了解到,以目前的猪价行情,一头出栏生猪的毛利润还不到100元。

  漳州市目前仅在九龙江流域的存栏量就有180万头,按一头86元计,就要1.5亿元的首期环保投入。2008年漳州市地方级财政收入60.49亿元,这个投入占到了地方财政2.4%左右。

  厦门大学政治系余章宝教授表示,未来提高养猪业环保门槛是大势所趋,但将环保成本完全由养猪户及所在地区政府来承担不尽合理,也势必影响到地方政府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根本解决养猪业的污染问题,避免环保风暴成为冲击养猪业新的风险因素,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合理的环保成本分担机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