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水稻插秧机常见的22种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2009/6/21 14:50:41 来源:网友

  1、立秧差或发生浮苗 原因:秧苗苗床水分过多或过少;插秧深度调节不当;水田表土过硬或过软;秧爪磨损。

  排除方法:除采取对应措施外,可减慢插秧速度,非乘坐式插秧机还可往下压手把。

  2、穴株数偏多 每穴标准株数为3-5株。穴株数偏多的主要原因:苗床上水分过大;取秧量调节不当。应采取对应措施予以解决。

  3、插过秧后秧苗散乱 原因:推秧器推出行程小;苗床过干或水分过大;苗片与苗片接头间贴合不紧;水田表土过硬或过软。

  排除方法:除采取相对措施外,可降低插秧速度、更换秧爪、清理或更换导秧槽。

  4、漏穴超标 机动插秧机漏穴率一般不应超过0.5%。漏穴的主要原因是:苗田播种不均匀;秧苗拱起或秧苗卡秧门;取秧口有夹杂物;秧苗盘超宽造成纵向送秧困难。

  排除方法:重新装秧苗或将秧苗切割为标准宽度;清除秧苗杂物;更换密度不均匀秧苗。  

  5、各行秧苗不匀 原因:苗床土含水量不一致;各行秧针调节不一致;纵向送秧张紧度不一致也会使各行秧苗不匀。

  排除方法:除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外,对有的插秧机可逐个调节送秧轮,使每次纵向送秧行程均为11-12mm。

  6、秧门处积秧 原因:秧爪磨损,不能充分取苗;秧爪两尖端不齐和秧爪间隔过窄或宽;秧苗苗床土过厚,苗床土标准厚度为2.5-3cm。

  排除方法:应及时更换新秧爪或校正秧爪的间隔距离。

  7、取秧量忽多忽少 原因:取秧量调整螺栓松动;摆杆下孔与连杆轴磨损。

  排除方法:重新调整取秧量并紧固调整螺栓;更换摆杆及连杆轴。

  8、夹苗 原因:分离针尖端磨损;分离针上翘;压板槽磨深;推秧器磨损;导套磨损;推秧弹簧折断;拨叉与凸轮磨损。

  排除方法:更换磨损零件。

  9、各行间深浅不一致 原因:各栽植臂的拨叉、拨叉轴、推秧凸轮等磨损不一致;各个链箱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排除方法:先将各个链箱校正于同一水平面上,然后更换磨损零件。

  10、插深调节失灵 原因:升降杆或升降螺母 产滑扣;固定销孔磨大;矩形管固定销轴座折断。

  排除方法:更换升降杆、螺母或销轴;焊接固定销轴座。

  11、分离针碰秧门 原因:秧门错位;栽植臂安装不当;栽植臂曲柄内孔磨损;分离针上翘;取秧量调整过大;摆杆轴旷动或下孔磨损。

  排除方法:将秧门复位并固定;将栽植臂调至正确位置;更换磨损的曲柄或链轴;校正或更换分离针;更换摆杆或摆杆轴及轴承;调小取秧量。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