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浅议当前对虾养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错误观念

2009/6/23 10:50:06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虾很多人都会养,近几年各地探索了多种养殖模式,很多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前些年倡导的对虾高健康养殖系统推动了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迅猛发展,使得对虾养殖总产量节节攀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生产实践中,许多养殖户为了追求高产量而导致虾病越来越多、虾生长越来越慢,2000年前后养到规格30尾/斤左右一次性卖虾只需养殖七、八十天左右,而近两年绝大多数都得养一百多天,虽说与虾苗的质量退化有关,但也不能否认养殖方法上存在一些缺陷,如一直困扰广大养殖户的“偷死”、“耗底”问题,往往造成死大虾、饵料系数高、养殖成本高;同时该系统推崇放苗前水体的彻底消毒处理,导致养殖过程中水质难以稳定,养殖期间的消毒又导致虾的应激问题。近些年所倡导的生态养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养殖”,只不过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少用消毒剂,少用或不用抗生素,也同样追求高产高效,但这一方式经常导致虾病严重、成功率较低。八十年代大水面养虾确曾出现过真正的生态养殖,每亩放苗三、四千尾左右,基本不投料,只是肥水培养饵料生物,虾生长快、发病少,对环境基本没什么污染,但因为产量低而土地资源有限,不可能全面推广,养殖户也总是想追求最大效益而高密度放苗。据笔者多年从事养虾技术服务的实践观察,许多人在养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错误的养殖观念,现提出,希望与广大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1、一些所谓的“经验”是我们取得更好养殖效益的“绊脚石”

  在此举一个例子,2007年4月份北海铁山港的一虾农,其虾池已放苗十多天,笔者看他水快变了,让他尽快追肥,哪知刚追肥水就变清了,他就用了点底改,结果第二天水又肥得很好了,他就认为我们推荐的肥水方法有问题,而他用的那个底改产品肥水效果挺好的,我们就说让他下次水变清时再用此产品肥水看能不能见效,敢说十有八九不会见效,因为底改产品并不能直接肥水,其实不追肥水同样可能变清,只不过碰巧遇到水变清,又碰巧用底改后第二天水色又肥起来了,如若不用那些底改产品水同样能肥起来,这其实是先前用的那些肥水产品在起作用。

  我们很多养殖户总喜欢把一些偶然巧合现象当经验加以总结,结果下次采用同样方法又不见效,出现最多的情况是某次虾或水出现问题了,已采取很多措施,其实已起效了,只不过效果还不明显,再用另一产品后效果就出来了,结果下次遇到同样问题就单单只用最后一次所用产品,结果又没效了。任何产品或措施见效都有个时间过程,我们应当分析所用产品的成分、所起作用,分析所采取措施的科学原理及见效时间、起效程度,切不可把没起什么作用的产品认为是万能的产品加以胡乱推广,特别是在防病治病方面有可能不清楚所用产品成分、作用、所采取措施的科学原理而延误处置时机,损失巨大。“做水”也是同样的道理,年年肥水,次次肥水,可总是容易变,很多时候就是“经验”害了我们!已有的养殖“经验”束缚了我们的思维,难以接受新观念。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