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农产品创牌不能“顾头不顾尾”

2009/6/29 13:58:47 来源:新华日报

  上海市粮油行业协会本月对主渠道市场一项调查显示:沪上热销的"射阳大米"竟然七成以上系假冒。其中,9家批发市场有232个批发窗口销售假冒射阳大米,是正宗射阳大米销售窗口的两倍。

  "李鬼"横行,"李逵"的态度如何?射阳大米协会会长张昌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被假冒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射阳大米很多都散装卖的,即便搞防伪包装,也是防不胜防。"据他们统计,每年销往上海的射阳大米在30万吨左右,占当地市场份额10%以上,但以射阳大米名号卖出的大米却有80万吨。

  射阳大米是块不折不扣的"金牌",早在2001年11月,该县就组织48家种子供应、稻谷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经营企业成立射阳大米协会,为地产优质稻米产业化服务。2007年,"射阳大米"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填补了我国地名类大米名牌产品的空白。

  然而根据射阳大米协会掌握的情况,目前制售假冒射阳大米的企业已达到80多家,售假地区除上海外,还有浙江和本省的很多地区。从假冒、虚构厂名,到擅自印刷协会成员包装;从生产商制假到销售商灌假,从假冒商标到印制近似商标,花样繁多,防不胜防。

  "防伪技术投入成本太高"、"跨区域打假成本很大"、"大米附加值较低,打假意义不大"……记者在该县采访时,有一个强烈感觉--他们对创立"射阳大米"品牌非常重视,也做了很多扎实工作,但防伪打假明显脱节,尤其跨区域有效维权更是一道亟待正视的新课题。据透露,在射阳县内,就出现过从外地购来杂牌大米,在本地加工厂制假售假的"本地造假"现象。

  上海市粮油行业协会的这次调查,给射阳县很大震动。近日,该县首次与沪上各大超市、农贸市场联合打假,要求生产厂商必须向超市、农贸市场等销售终端出示包括商标准用证在内的"四证",才可进入渠道销售。

  "农产品创牌是一项系统工程。" 中华商标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郭修申就此指出,商标所有人不但要有注册意识,还要有管理、保护商标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品牌的经济功能。要知道,打造农产品品牌仅是缔造"名牌"的前期工作,后续的市场管理必须紧紧跟上。尤其政府部门,有责任加强市场监管,压缩造假空间,才能让名优产品效益最大化。否则,即便有了"金字招牌",也会被假冒产品毁掉市场,前功尽弃。(李玲 王世停)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