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基于互联网资源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3)

2009/7/6 15:17:45 来源:食品伙伴网

  互联网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的展望

  一、 进一步完善食品危害信息数据库。

  目前我国已有的食品危害信息数据库尚不能满足风险分析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详细调查和历年有关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包括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的农药、兽药、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等,对每种危害物要建立其基本理化特性、生物学性质、危害性、检测方法、控制措施等基本信息,还要建立与该危害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记录。这样一个数据库应该是开放的,与各大食品安全方面的网站建立资源共享,便于风险评估的有效进行。

  二、建立有效及时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比较分散,有的发布并不够及时,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平台。该平台发布的信息一方面应该包括面向企业的进出口食品安全预警信息,以便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积极应对;另一方面应该发布面向消费者的国内产品的安全信息,以便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建立完整的产品信息查询链条。

  食品生产包括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要保障食品安全,应该使得整个生产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纪录,发现问题时有据可查。这就依赖于电子标签技术,科学的编码技术,以及通过互联网建立完整的产品信息数据库和查询系统。每一个产品,建立完整的信息追溯链条,能保证食品召回制度的顺利实施,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日趋受到人们重视,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相信在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的推动下,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企业、科研机构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互联网在保障食品安全中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孙国梁)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