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雀巢收购计划急刹车 放弃还是虚晃一枪

2009/7/14 9:33:30 来源:南方都市报

    据报道,高科奶业背负26亿元债务的太子奶,也乐见雀巢将太子奶纳入囊中,根据在托管时政府承诺的寻找合作者时间表,到7月份,雀巢走向前台似乎水到渠成。

    但在近日各大媒体的炒作中,有不少观点认为,雀巢收购太子奶后,会灭掉“太子奶”这个品牌,而作为太子奶的缔造者,李途纯也强烈反对雀巢收购太子奶,并表示“我对雀巢始终怀有恐惧。”以至雀巢暂停到株洲考察的行程。———这些都给看似简单的收购行为添加了诸多变数。

    雀巢图谋已久

    雀巢对太子奶的图谋已酝酿数年,早在2006年下半年的时候,雀巢就表示要收购太子奶集团51%的股份,但遭到了拒绝。

    雀巢对洽购太子奶一事则显得低调,对记者的询问不置一词,甚至他们连“太子奶”三个字都不提及,只是说“这个事”。

    雀巢完全可以将李途纯拒绝在谈判间门外。按照政府托管协议,李途纯手中持有的接近70%的股份全部抵押给高科奶业,李途纯名义上拥有这部分股份,但是却没有权限处置。

    雀巢这回似乎志在必得,坊间信息称,已“得到三家小股东的支持”。

    雀巢在中国的短板,主要在二三线城市的销售网络没有铺开,生产渠道也并不顺畅。而这正是太子奶的长处。资料显示,太子奶在全国30多个省市的3000多个县以及县级市建立了100个营销大区,拥有3000多个一级经销商和10万多个二级批发商。

    “拿到这样的营销网,显然是更大的商业图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分析师说,“太子奶就此消失也未可知。”业内专家王丁棉赞同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雀巢接盘优质的销售网络有助于雀巢向中国乳品第一阵营迈进。

    归雀巢还是李途纯?

    站在“民营企业家李途纯”立场的人不在少数,尽管他们忽略了李途纯曾经在开曼群岛注册公司的历史记录。有关统计显示,90%的本土品牌在被外资收购后销声匿迹或者业绩一落千丈,代表者如活力28、熊猫洗衣粉、美加净、乐百氏等。

    太子奶于今年2月开始恢复生产,根据官方数字,上半年太子奶的销售额接近4个亿,利润接近6000万,上缴税收超过1500万。按照高科奶业设想,2009年结束的时候,太子奶销售目标是12亿。

    有评论者认为,如果有企业愿意接手太子奶,三家外资投行股东能全身而退,各家贷款银行和众多经销商、供应商,有望收回此前无望的欠款,而地方政府也保住了一个重要税源和数千就业机会。对太子奶而言,好好存活下来或许是其唯一的路。

    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曾向媒体表示,太子奶与雀巢将在生产管理、新品研发、包装设计和原材料供应4个方面开展合作。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