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罗非鱼的合适产量与市场空间到底应该怎么样

2009/7/21 17:18:44 来源:网友

 关于罗非鱼的合适产量与市场空间,代表观点出现明显交锋

  造成目前罗非鱼产业困境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在会场上发现,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人似乎都对目前的现状不满。这种不满很容易地就变成对产量是否合适的质疑。难道问题真的是由于产量过大,市场饱和所造成的吗?

  “应该控制养殖面积,降低养殖密度,对罗非鱼进行限产。”

  “我们的产量都还不够,谈什么限产!我们符合国际产品质量要求的鱼,还远远不够。”

  此次罗非鱼研讨会上,对是否进行罗非鱼限产,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至于如何执行限产,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行业现状没有人满意

  金融危机影响下罗非鱼的行业现状,湛江市水产进出口企业协会会长陈四概括为:农民养鱼亏本,国家损失退税,加工企业也因为企业之间的恶性低价竞争,面临着生存危机。陈四的话一出,即引起与会人士的共鸣。

  廉江市罗非鱼养殖协会会长杨水权在会间无奈地向记者表示,纯投料养罗非鱼已经处于亏本状态。据介绍,当前湛江地区1斤规格的鱼收购价格仅为3.55元/斤,而纯投料养殖的成本已经达到3.9-4元/斤。谈到鱼价,肇庆养殖户陈健强语调高昂:立体养殖罗非鱼的成本大约只要2.3元/斤,现在的鱼价只有立体养殖才能生存。

  低价竞争使加工出口企业也举步维艰。金融危机以来,采购商频频压价。以3-5盎司浅去皮罗非鱼片为例,成本价格为1.55美元/磅,但实际上目前出口价格已经跌至1.3美元/磅,低于成本价,加工企业已处于亏本的边缘。陈四介绍说,特别是有些不负责任的企业为了拿到订单,靠使用混养原料、打水或使用保水剂来浸泡增重平衡成本,压低报价,造成报价混乱,严重扰乱正常的罗非鱼出口市场秩序,导致诚信的罗非鱼加工出口企业拓展业务举步维艰。现在湛江共有罗非鱼加工企业14家,其中有5家处于停产状态,其他9家企业也只有30%-40%的开工率。

  因为低价竞争,有的企业甚至将国家的退税也作为价格战的本钱,为了低价接单,不惜把退税全部让给国外采购商。

  另外,低价竞争也使美国进口商不敢轻易下订单,害怕会受到更低价格采购产品的冲击。“国外的采购商也抱怨,中国的罗非鱼价格怎么没有底线?”陈四表示。

  广西百洋集团董事长、广西罗非鱼协会会长孙忠义对加工企业的生存现状也表现出极大担忧。他认为,今年的订单价格同比下跌30%以上,出口企业利润水平大幅下降,部份企业陷入亏损境地。

  孙忠义则总结认为罗非鱼行业已经陷入怪圈:近几年来,罗非鱼行业陷入了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数量不断增加、订单价格不断下降(去年因冻灾对价格的影响除外)、行业利润持续减少的发展怪圈。

  国际市场需求减没减?

  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作为罗非鱼的主要消费市场,其市场需求是否萎缩?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孙忠义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罗非鱼市场需求大幅减少,整个行业出口订单同比缩减超过30%,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这是造成低价抢单的直接原因。

  上海海洋大学李思发教授却认为,2008年美国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罗非鱼的进口量(17.95万吨)仍稍多于2007年的水平(17.38万吨),而进口金额却大幅度地增长了31%(从5.60亿美元到7.34亿美元)。2009年第一季度的罗非鱼进口量仍有增长。欧洲罗非鱼市场也有所增长。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