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经营管理 > 正文

杨德英和他的“野猪经”(2)

2009/8/3 17:36:40 来源:东南新闻网

  转行养野猪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德英尝到国外朋友送给他的野猪肉,肉质鲜嫩,香滑可口,富有韧性。一个野猪养殖计划开始在杨德英的头脑中形成。在考察了国内二十多个野猪养殖场后,2004年底,他终于在浙江宁波的一家超市里找到了答案:野猪肉供不应求,价格也稳定在每公斤40到50元。杨德
英决心将原来饲养鲍鱼的厂房改做猪圈,成了闽南养野猪的第一人。然而,不仅妻子哭闹着反对,就连亲戚朋友都觉得他脑子出了问题。

  2005年底,他花了20多万元从浙江、东北等地养殖场买来100多头杂交野猪,又以每头1万元左右的价格买来四五头纯种公野猪,开始大干起来,并把驯化下来命为“木草牌”的野猪。“搞养殖,成本低才有竞争力。”杨德英发现,农家猪肉比饲养猪肉贵,不是因为猪仔,而是因为饲料和饲养方法的差异。

  “天天吃好的,还不锻炼,人肯定要生病。猪也是一样。”杨德英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解释他给猪喂养“粗粮”的原因。海蛎壳、花生壳、菜秆、豆秆等原料在漳浦农村比比皆是,而且成本低。细心的杨德英发现,这些低廉的东西恰恰是喂养野猪的上等食物。杀菌、发酵、分解。。。。。。经过三年数百次的试验,杨德英终于找到一种合适的添加剂,敲定低成本的饲料配方,开始给野猪们喂养这种“杨氏饲料”。

  苦熬“出头天”

  去年6月,依靠“杨氏饲料”,杨德英终于培育出可以出栏的野猪。“2元/斤饲养成本,加上猪仔,一头两百斤的野猪,平均养殖成本大约3元/斤,而市场野猪肉批发价在10元以上。”如此算下来,毛利率在200%以上,但杨德英压根就没打算卖,他的野心是培育出更多能繁母猪,让猪仔呈几何倍数扩张。

  然而,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让杨德英差点前功尽弃。出口的水产滞销,原来依靠水产挣来的每月10多万元养猪资金突然断了链。是让饲养的野猪继续成长为母猪繁殖,还是开始卖猪盘活资产呢?杨德英挣扎了好久。2008年9月,事情突然有了转机,一个客户要以2000元一头的价格买200头野猪,这笔生意一成交,杨德英的困境就可以大大缓解。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不卖了。杨德英说,情愿自己吃两餐也不卖种猪,否则多年的打拼就前功尽弃。

  “猪”名扬天下

  为了确保野猪肉成功上市,杨德英一直不肯轻易销售野猪肉。2008年11月30日,在做好了各种上市准备后,他才正式在漳浦县城最大的中心市场旁边开了一家野猪肉专卖店,店门前特别摆放一只活生生的野猪做迎宾,引得市民争先前往购买。当天,屠宰了两只野猪不到半天的时间就销售一空。 生意的红火,市场的反应,证明杨德英五年来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半年来,他的野猪已经“走”出漳州,到了厦门、泉州、福州、浙江、广东等地,成了大城市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看到杨德英成功养殖,一些较有胆识的养殖户开始与他进行试验性合作。“公司+农户”,农户只需把野猪养大,其它供苗、技术和销路等由杨德英负责。在这些农户中,大南坂的杨达府已有300多头野猪,成了杨德英公司合作户200多人中最大的专业户。

  如今,杨德英的养殖场已经上了轨道,他在食物、培育、配种方面的技术均在国内领先,存栏数也由原来的几十头发展到现在三千多头,养殖规模日渐壮大。“野猪大王”杨德英也就叫开。对于今后的发展,他表示,参加了今年6.18科技项目对接后,他的信心更足了,希望早一天把这个科技项目做强做大。 (通讯员 张文艺 邱耀斌 周毅婕)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