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长沙食品安全新印象(2)

2009/8/6 9:56:48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创新监管之道

  “以前的食品安全工作更像公安和消防部门,‘哪里有火哪里赶’,疲于应对突发事件、媒体曝光和群众投诉。现在不同了,打造食品安全城市,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比如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张炼对记者说。

  随着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剧,食品行业迈入了大工业时代,食品添加剂被广泛使用,但在极大地促进了食品工业和食品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使用上的不规范。目前食品行业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使用非食用物质(如吊白块、苏丹红和三聚氰胺等),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等现象。

  对此,长沙市质监局对每家食品企业进行添加物质备案管理。首先,对每个食品企业进行集中培训,教授食品添加剂知识。然后各食品企业将本企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以申报表的方式提交市、县两级质监部门,内容包括使用何种添加剂、哪个企业生产的、生产许可证编号、配比量多少、管理措施等。最后进行审核,核准后颁发食品添加剂备案登记证书,作为监管的重要依据。

  质监部门在日常巡查监管过程中,一旦在企业车间、配料间和原材料仓库里发现企业使用备案信息之外的食品添加剂,将严厉查处。

  长沙市质监局还定期举办食品安全培训班,湖南金磨坊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罗光辉就是这个班2009年第3期的学员。一个上午的课时,他记了满满4页笔记。

  为了这次培训,长沙市质监局专门编了本关于食品添加剂正确使用的书,详细阐述“什么是禁止添加的,什么可以加,加多少,怎么加”等问题,全书近400页,在课上给每个老总发了一本。

  罗光辉一拿到手,喜欢得不得了。“我们自己去网上找,不仅找不全,而且一下子也吃不透,有了这本书,再听几节课,在以后的食品生产中就好规范了。”

  “只有检测手段的升级才能更好地推动食品安全的升位。”在质监系统摸爬滚打了13年的佘曼云深知质监背靠的技术检测优势,发挥好了就能找准着力点。她介绍,在融入了湖南大学等众多高校的科研成果之后,长沙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将科技平台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3月5日,湖南省食品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此落户,形成了“检”、“产”、“研”相结合的创新性技术机构发展新模式。

  长沙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的微间隙生物芯片快速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记者了解到,一块只有拇指盖大小的芯片,能在10分钟内检测出农药、兽药残留和其它违禁药物。而这些检测以前必须进实验室,上“高”、“精”、“尖”设备,耗费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另一项与湖南大学合作研究的湖南省标准化战略项目《白酒指纹图谱鉴别方法》,在浏阳河、金六福、湘窖等白酒企业示范应用,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白酒指纹图谱的标准,打个比方就是电子显微镜,能看到物质组成成分和分子结构。”长沙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主任彭新凯解释。

  “真伪优劣,很容易区别,它还解决了长期以来白酒按自行设计的酒体或某一调酒师的经验进行勾兑的传统方法所造成的白酒质量、口味的不稳定性问题。”他补充道。

  “站在质监系统内部的角度来讲,按照现有的监管模式和科技手段,我国食品安全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佘曼云显得信心十足,尽管可能还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法制不健全等因素,但食品安全的状况肯定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