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进口葡萄酒销量激增质量堪忧(2)

2009/8/7 17:14:51 来源:食品产业网

  问题之二,进口葡萄酒行业已经形成胡乱加价的潜规则。部分针对三四线市场的葡萄酒运营商以及一些希望采用短平快运作手法迅速获利的非酒类品牌运营商,往往会在定价、折扣、品质方面作大量文章,由此使整个进口葡萄酒市场呈现出了价格高度混乱状态。由于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去年广东口岸进口2升以上大容器葡萄酒进口均价为0.85美元/升,再加上进口葡萄酒进入国内要收的10%的消费税,14%-20%的关税及17%的增值税,总成本仅为10元人民币左右,这些进口葡萄酒到了中国市场,标价都在百元以上。

  问题之三,杂牌众多纷乱,品牌沽名钓誉、名不符实,售后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现在国内很大比例的进口葡萄酒供应商是从最初的贸易公司转变而来,他们大多是做葡萄酒散装进口,将原汁运到国内进行灌装贴牌销售。散装进口葡萄酒在分装过程中,有些不良酒商会乘机以廉价的食品原料进行勾兑。某些所谓的国际品牌,就是这些酒商在国内注册的,国外根本没有该品牌。他们却在商标上堂而皇之地标注“原产的法国波尔多”等,傍上进口名牌,混淆视听。

  问题之四,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对辨别进口葡萄酒的质量缺少办法,无法从外观上进行辨别。同时,一些消费者过分迷信进口葡萄酒,不够理性。于是,很大一部分劣质进口酒混迹其中,借机忽悠消费者。目前,一些地方城市成为劣质进口葡萄酒的重灾区,而目前对于进口葡萄酒出现的一些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

  有资深业内人士向媒体透露,近期一些城市所爆出的这些质量问题只是“冰山一角”,随着进口葡萄酒的大量涌入,未来各种质量问题或将更加凸显。

  谁来严把质量关

  进口葡萄酒降低身价大量入华,一方面可激活国内葡萄酒市场的竞争,丰富葡萄酒市场,改善百姓生活,另一方面也可带给我们国外葡萄酒企业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工艺、科学的种植模式以及丰富的葡萄酒文化,从而通过竞争加速我国与世界水平的接轨和融合,提升我国葡萄酒企业的综合实力。

  因此,进口葡萄酒价格的“平民化运动”本来是件好事,然而,在其身价接近国产中低端葡萄酒的背后,其质量、价格及售后服务等上出现不少问题应值得让业界的关注与思考。

  “杂牌葡萄酒的‘作祟’,扰乱了正规进口葡萄酒市场,害苦了我们品牌进口葡萄酒代理商。”温州一位进口酒进口经营商叫苦道。

  当前,进口葡萄酒在质量、价格亟待加强监管,渠道和品牌推广也有待加强、提高,这些都是为了保护合法、正规的进口葡萄酒代理商,促进进口酒市场更好地发展。

  目前,美国、俄罗斯、德国等都有比较完善的酒法来规范进口酒市场,相比而言,我国的酒类市场缺乏专门的酒类管理条例、独立的机构部门来约束、监管进口酒。

  目前,监管进口葡萄酒,主要应从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制订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强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等事项做起,并以法律形式强制执行。

  有一点这里还必须重点指出,尽管近年来进口葡萄酒数量和市场不断扩大,然而长期以来,进口葡萄酒并没有出现占主导性地位的品牌,贴牌、OEM品牌居多,而其繁多的品种难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未形成品牌相应,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不高。另外,进口葡萄酒商目前还缺乏张裕、长城等本土巨头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网络渠道,而其急功近利思想却严重,使品牌塑造、市场销售面临“瓶颈”,不利于进口葡萄酒品牌长期培育、壮大。

  在此背景下,品牌化运作、推广和塑造应成为进口葡萄酒厂商适应中国市场、提高品质后做大做强、打造形象的又一必要战略举措。而品牌化在改变进口葡萄酒在中国运行轨迹的同时,无疑将加快国内葡萄酒市场的成熟、规范和壮大,最终可望实现双赢共荣。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