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

2009/8/12 13:14:28 来源:网友

    如何在当前手中有粮的情况下,做到长远手中有粮

  世界粮食供求依然紧张,一些国家粮食价格仍在高位运行,粮食安全潜在风险突出。而中国继2008年粮食总产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实现40年来首次连续5年增产之后,2009年有望再创丰收。

  粮食既是商品,又是战略物资,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粮食生产的丰与歉直接影响食品的供给、农民的增收、农村的稳定乃至国民经济的运行,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更是意义非凡。

  与一些国家因粮食危机、金融危机发生经济下滑、社会动荡相比,中国粮食生产、价格保持了持续相对稳定,为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一切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精力。30年的农村改革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状况,实现供求基本平衡,具备了10000多亿斤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粮食储备远远高于粮食安全警戒线。

  同时应该认识到,我国农业仍属弱质产业,农业资源紧缺,经营规模狭小,基础设施薄弱,比较效益较低,粮食发展的资源制约日益加大,面临着资源偏紧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粮食安全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当前手中有粮的情况下,做到长远手中有粮,需要更加兢兢业业致力于粮食安全工作。

  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立足国内自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体系。

  一是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农业的力度。完善和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同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粮食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新时期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6个一号文件制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了粮食主产区建设,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近些年来,制定出台的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和“四取消、四补贴”政策,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到2006年末,国家已先后废止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和屠宰税,仅此项每年就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市场粮价和价格总水平,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仅2008年就3次提高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9%~10%,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4%~7%。

  二是不断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技术变革和科技进步始终是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许多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例如,成功研制了一季单产1400千克的玉米超高产技术和亩产800千克的的二期超级稻,亩产 900千克的三期超级稻育种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我国已进入世界农业科技大国的行列。2007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