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云南德钦县积极引进葡萄产业龙头企

2009/8/16 10:30:46 来源:云南日报

  1860年,法国巴黎传教士罗启祯、肖法日游历至梅里雪山脚下的同时,也带来了法国的葡萄酿酒技术。

  100多年过去了,德钦茨中教堂外的葡萄园至今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德钦葡萄的特殊品质。这里的葡萄基地90%以上在海拔1900米至2400米之间,河谷地带富含有机质和石子的深层砂岩类棕褐土壤,适宜葡萄生长。葡萄在这里享受着与世无争的无污染环境,终年雪山融水的灌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这些独特的高原气候确保葡萄无病虫害发生,也成就了德钦葡萄从开花到采摘长达9个月的生长周期,果实充分积蓄各种天然成分,不用添加任何辅料就能酿造出优质葡萄酒。

  金沙江边,奔子栏镇。一亩亩翠绿的葡萄园十分惹眼,虽然才挂果不久,旺堆已在为秋天的丰收做准备。“3亩赤霞珠,按每公斤3.6元的收购价,加上自酿酒的销售,今年单葡萄就可收入将近2万元。” 旺堆一边忙着疏枝、修穗,一边给记者算账。

  效益像葡萄藤蔓一样伸展开来。佛山乡有120户种植葡萄,收入从2005年的12万元增长到去年的138万元,每户年增收1万多元。和过去相比,差别实在太明显。

  现在,德钦县种植葡萄8000多亩,其中3000亩进入丰产期。去年,全县葡萄总产量从2005年的100多吨增长到1580吨,实现农业产值570多万元。全县目前有2100多户农民种植葡萄,约1万人,占县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葡萄作为德钦县农业支柱产业,农民增收途径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在这样的成绩背后,是德钦县对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结构调整的努力和探索。

  “一开始很难,农民们都不相信种葡萄会比种粮好,饿了又不能拿来当饭吃。” 德钦县生物创新办工作人员介绍说。为此,德钦县政府免费给村民提供种苗、水泥杆、铁丝等,并花了18万元请专家来指导。

  2003年,县里成立生物开发创新办公室,主抓全县葡萄产业,在种植葡萄的5个乡镇18个村民委员会,建立了葡萄技术中国酒业风向标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当地邮局可订阅服务站。并将葡萄种植管理技术要求制成手册,发放到果农手中,对种植骨干和大户发给补助,组织他们参观考察、集中培训等。

  同时,德钦县积极引进葡萄产业龙头企业,打造“订单农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广葡萄种植。先后引进华泽集团香格里拉酒业有限公司和德钦县梅里酒业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开发,并签订长期保护价收购合同。由企业负责技术培训、统一定价收购。去年,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全年收购德钦葡萄955.44吨,带动农户直接收入345万元。如今该公司以德钦葡萄为原料开发的葡萄酒在世界屡获大奖,年产值达2.8亿元。

  云岭乡斯农村委会布村,一个澜沧江上游不起眼的藏族小村庄,却具备着得天独厚种植冰酒葡萄的条件。

  冰酒是世界上的极品葡萄酒,以味道甜美、口感好而著称。制作冰酒要求葡萄从9月初成熟后,要延迟采收,使葡萄不离开树体,夜晚在一定低温下缓慢冰冻、浓缩,白天在太阳下再融化,如此反复不断,最后在低温下采摘、发酵,因为其生产对产地、原料的要求十分苛刻,50公斤冰葡萄只能酿造3公斤冰酒,产量稀少。冰酒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且价格比一般葡萄酒高数十倍。

  2003年,德钦县梅里酒业有限公司和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省科技厅院校合作项目“太阳魂”梅里冰葡萄酒研制开发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2007年,“太阳魂”梅里冰葡萄酒在昆明通过了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至此,亚洲第一支冰酒在德钦诞生,意味着中国葡萄酒生产整体品质、品位得到提升。

  布村村民典巴房前屋后的10亩葡萄园正在等待着收获的季节,“冰葡萄按亩收购,今年至少有4.5万元的收入。”典巴说,他是村里种植冰葡萄最多的一户。布村45户藏族农民家家种葡萄,全村种植了300亩葡萄。布村附近的半山坡,由德钦县梅里酒业有限公司总投资达3000余万元,集种植、加工生产、科研示范和旅游观光为一体建设的梅里冰葡萄酒庄正在兴建。

  无论在金沙江畔的奔子栏地区,还是从德钦向南的澜沧江河谷两岸,都可以见到江边台地上的葡萄园,这两条亚洲著名大河的上游正在变身“葡萄酒河谷”。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