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连云港灌云县龙苴镇成高效设施农业“金三角”

2009/8/21 9:46:00 来源:江苏农业网
      灌云县龙苴镇把加快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作为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高起点规划,快速度启动,结合实施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万亩日光温室大棚集聚群建设战略规划,在东南片建成了石门、青墩和杨范等三个各具特色的基地化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成功打造了龙苴镇岗岭区域三村连片的高效设施农业“金三角”。
      石门村双千亩连片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
      石门村与陡沟乡王范村毗邻,在2008年底1100亩连片高效设施农业的基础上,2009年前7个月,以建设日光温室基地为核心,又新扩连片1100亩,在2008年底202栋日光温室的基础上,新建120栋。每亩日光温室种植芦蒿收入一般达到8000至10000元。石门人对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越来越足,真正形成了“人人走出门、家家忙调整、户户上项目”的局面。建设石门双千亩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镇党委、政府突出落实了五项推进措施。
      一是宣传引导。召开村组干部会、群众算帐对比会、典型大户经验交流会,带出去学、请进来教,让家家户户都提高了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认识。
      二是统一规划。按照连片调整、统一规划、合理种植、便于管理的原则,逐户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2008年以前,分三期把承包户分散种植的1100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位,统一规划建设202栋日光温室、100栋钢架大棚、440个其它结构的大弓棚。从2009年初起,又以村南北中心路为主轴,又规划向东连片新扩设施农业基地1500亩,一步到位把承包户的分散种植土地流转到位,统一规划新发展日光温室250栋、钢架大棚500个。以市场为导向,选择优质芦蒿、西红柿和西瓜为主要种植品种。
      三是强化服务。第一,完善基础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实现沟、渠、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到位,保障设施农业产品种植、管理和调运。第二,强化物资调运。组织村“两委”统一为农户购买调运建棚所需的水泥砖、毛竹、水泥杆等建筑材料,共调运水泥砖80万块、毛竹8万根、水泥杆5万根。第三,提供资金技术服务。专门聘请市、县有关技术人员为农户做好建棚和蔬菜种植管理的技术培训。先后及时提供小额贷款60万元,对经济困难农户由镇村帮助其借资或垫资建设大棚。
      四是典型引导。充分发挥种植大户陈继生等示范带头作用,专门聘请其负责指导设施栽培,通过其现身说法,现场指导,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设施栽培的实际效益,激发农户发展设施栽培的积极性。
      五是合作经营。成立绿健蔬菜专业经济合作社,吸纳首届社员187人,通过召开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社长,制定了合作社章程,成立了监事会,民主产生监事长。合作社下设了市场营销、科技培训、资金融通、信息咨询等四个服务组,充分发挥了合作社自我组织、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合作互助作用,真正体现了合作经营,共抗风险的产业合作优势和效应。去年秋上,由于绿健蔬菜专业经济合作社社长、党总支书记王占志及时组织营销服务组,引进南京、上海、镇江芦蒿专业经纪人驻村成批量收购芦蒿,搞活了流通,避免了蒿*伤农现象。
      六是因户制宜。在培育石门千亩高效农业示范园过程中,善始善终坚持因势利导,因户制宜的基本原则,坚决不搞一刀切。对人力、财力、技术等不具备新建日光温室条件的农户,引导他们先建设中弓棚,待具备条件后再发展日光温室;对建中弓棚仍然有困难的农户,就引导他们从发展双膜小弓棚起步,为发展高层次设施农业积累资金和经验。
      青墩村500亩高效农业示范园
      青墩村南部与石门接壤,在2008年200亩高效设施农业的基础上,2009年又连片新发展钢架大棚300亩。全村进园区经营农户250户,主要种植芦蒿和西瓜等优良品种。2009年上半年每亩设施栽培实现经济效益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建设青墩村高效农业示范园,镇党委、政府突出落实了思想早发动、土地早流转、技术早培训、资金早融通、建棚材料早准备等五个方面的关键措施。
      一是思想早发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引导农民搞好算账对比,请专业大户作经验介绍。从思想认识的高度,坚定了全村农民积极搞好设施栽培的信心的决心。
      二是土地早流转。对规划连片500亩的区域内,对确无能力搞设施栽培的农户,通过政府引导,即早自行做好农户之间的土地调整。
      三是农技早培训。为了让广大种植农户户户掌握大、中、小棚设施栽培技术,镇党委、政府专门请市、县有关农技专家进村入户,搞好技术培训,并把设施栽培农技“明白纸”发放到位。
      四是资金早融通。为了保证农户有足够的建棚投入资金,镇党委、政府专门与农村合作银行协调,适时向农户发放扶贫贴息小额贷款20万元,同时,组织镇机关各部门积极参与,纷纷拿出3000---5000元不等的资金给予扶持和帮助,解决农民建棚资金难。
      五是建棚材料早准备。组织村两委班子南上北下,购置大、中棚建筑材料,为经营户提供系列化服务。
      杨范村800亩双膜拱棚西红柿示范园
      杨范村西部与石门村接壤,在2008年发展500亩中小拱棚西红柿设施农业的基础上,2009年上半年新发展中小拱棚300亩。杨范村的拱棚西红柿,是在不断巩固“大棚套小棚,双膜积温育苗”技术的基础上逐步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全村进园区经营户380户,已建大、中拱棚500个,双膜小拱棚10000个,实现总收入250万元,同比全村人均增收1000元。建设杨范高效农业示范园,镇党委、政府在落实培育与推进措施上主要突出了“三到位”。
      一是大户引领带动到位。充分发挥有多年种植经验的专业种植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让他们现身说法谈发展、话增收。在他们的带动和引导下,由利用房前房后零星田逐步向大田规模发展,逐步突破了800亩大关。
      二是技术培训落实到位。专门聘请市、县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现场技术培训与指导,为他们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三是协会作用发挥到位。成立了西红柿专业协会。吸纳首批会员180户,选举产生了协会会长,制定了协会章程和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了监事会,协会下设了科技、营销、信息服务组。自协会成立以后,不断发挥协会组织“四自”作用。在品种选购、产品经销、技术指导、资金融通、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搞好服务。目前,杨范的“双膜”大中小拱棚西红柿以产品优、上市早抢占城乡市场。
      2009年,龙苴镇以打造岗岭区域三村连片的高效设施农业“金三角”,着力加强石门、青墩和杨范三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有效推动了全镇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全镇设施栽培面积在2008年4200亩的基础上,新发展4000亩。
      下一步,该镇一如继往地坚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主题不动摇,从突出布局规划的落实、注重典型的示范、强化政策的推动和优化资金融通与营销服务的保障措施等诸方面入手,继续在精培示范区,打造“金三角”上下功夫,确保石门、青墩和杨范三村连片的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发展为省级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